徐强
“五月端午节,底事不须说。百怪尽潜踪,群魔俱殄灭。”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刚才我们朗诵的是宋代诗人释师范写的一首诗,题目叫做《偈颂》,意思是佛经中的唱颂词,也可以理解为佛家写的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诗文。
大家知道,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的意思是开头、初始,“午”指第五,“端午”就是初五。按照古代农历的算法,五月也称为“午月”,所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意思是两个“五”重合在一起了。端午正是盛夏时节,阳气开始旺盛,天气渐渐炎热,各种细菌、病毒繁衍传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在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洒石灰、烧艾草、喝雄黄酒、饮百草汤、吃辛辣食物等等风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驱除邪魔,消灭病毒,预防瘟疫,保护健康。所谓“百怪尽潜踪,群魔俱殄灭”,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潜”字。潜,qián。
篆书的“潜”字属于形声兼会意字,由义符“水”字和声符“朁”字组成。声符“朁”同时表示插入的意思。后来经过简化,就变成了现在“潜”字的写法。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潛,涉水也。一曰藏也。从水,朁声。”“潜”字的本义,指在水面下移动、行走。比如潜水、潜泳。又比如西汉哲学经典《淮南子》中的句子:“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自然万物,有的在水面下游走,有的在陆地上爬行,所以说“水潜陆行”。
“潜”字从在水面下移动、行走,引申指潜伏、没入水中。比如鱼潜鸟飞。又比如先秦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成语“潜光隐耀”的“潜”,意思是隐藏、隐秘。把自己的光彩隐藏起来,就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了。南朝文学家江淹《知己赋》中的句子“潜志百氏,沉神六经”,这里的“潜”,指沉下心来,专心致志。我们在学习“雨”字的时候,朗诵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的“潜”字,指暗中、秘密,悄无声息。又比如潜逃、潜行、潜力、潜能,等等。先秦道家著作《庄子》中的句子“上窥青天,下潜黄泉”,这里的“潜”指探测。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这里的“潜”指深处。以上这些,都是“潜”字的引申义。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郭靖,《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这些江湖上的英雄人物,都会一门非常厉害的武功“降龙十八掌”。在“降龙十八掌”里面有一招“潜龙勿用”,这个招式的名称,出自我国古老的经书《周易》。
大家知道,《周易》这本书里一共有六十四个卦象,每个卦象由六条横线组成,其中有实线,代表“阳”和数字“九”,有虚线,代表“阴”和数字“六”。这六条横线,从下往上按顺序分别叫做初、二、三、四、五、上。每个卦象的每一条横线,都有特定的含义,由此构成了《周易》的知识理论体系。
六十四卦的第一卦是乾坤的“乾”卦,由六条实线组成,是一个纯阳的卦象,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天”和“龙”的刚健精神。乾卦最底下的一条横线叫做“初九”,古人赋予它的含义是“潜龙勿用”,意思是潜伏在深水之中的龙,还没有达到腾飞上天的时候。
元代词人林辕在《水调歌头》中写道:“初九潜龙勿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像潜龙一样,需要经历一个打牢基础、增长知识、学习本领、提高能力的过程,只有历经风雨,才会看见彩虹,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会迎来鲜花和掌声。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新闻推荐
“白玲,楼下的人疏散完了吗?”郑朝阳手握即将引爆的手雷冲到窗口大喊。“疏散完了!”楼下传来回答。手雷掷出,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