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原版阵容的《安魂曲》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了3天,5场演出一票难求,轰动一时。这也是这部以色列的国宝级作品在15年内第四次来到中国。而再过半个月,由倪大红、孙莉主演的中文版《安魂曲》即将于7月17日-2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安魂曲》是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的遗作,而创作演出该剧的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同样是以色列最重要最著名的剧院。一年间,《安魂曲》以原版阵容和中文版阵容两度出现在中国舞台,卡梅尔剧院的院长诺曼·萨马尔感到十分高兴。在中文版首演之前,他接受了采访,并谈及以色列这个国家让人惊诧的戏剧文化。
诺曼·萨马尔
谈以色列戏剧:没有事物能取代戏剧
“以色列政府近年来一直下大力气推广戏剧,哪怕生活在以色列最北端偏远地区的人也能看到戏剧。年轻人在服兵役的时候也能看到。”诺曼·萨马尔院长介绍说,和当下世界各地的其他剧院一样,以色列剧院正在针对智能手机、互联网、Facebook、应用商店等各种线上设备进行“反击”。不断尝试,为公众找出逃离电子设备的出路。
如果问“世界上人均观看戏剧场次最多的国家是哪里”,答案很可能是:以色列。
以色列剧院的正式建立开始于1948年以色列立国之际。但事实上,犹太人的剧院早在五六百年前,甚至在中世纪,甚至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1917年,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指导和希伯来语复兴的背景下,第一个专业的希伯来语戏剧在莫斯科被创作了出来。它也促进了当时哈比马剧院的建立,那是第一个专业的希伯来语剧院。
1920年到1940年的20年间,各种各样的小剧院和各种边缘团体开始创作犹太人自己的戏剧。许多非常有才华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在二战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建立了盟友。从1944年起,第一个市政剧院也在海法(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建立起来了。
随着1948年以色列立国,全国各地剧院数量递增,现在以色列就有7个主要的剧院,全国还有超过45个小团体的剧院。
在以色列,戏剧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艺术方式。“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民都能来到以色列,亲身体验以色列的剧院和戏剧。” 诺曼表示。
15年间带着《安魂曲》四次来到中国,并将以色列戏剧带往世界的诺曼说:“我相信剧院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继续存在,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持续奋斗。它能存活,没有事物能取代它。电视不会、电影也不会、其他也不会,展览也不会。剧院将永远存在。因为讲故事的人,他永远都会是人类的焦点。”
中文版《安魂曲》排练照
谈《安魂曲》和中国的结缘:中国观众的反响是最强烈的
《安魂曲》曾于2004年、2006年、2012年三次走上中国话剧的舞台,每一次都赢得无数赞誉,以至于每轮演出都一票难求,在中国的引进剧目中也属罕见。而这些都是诺曼所亲历的,回忆起和中国观众的结缘,诺曼说起了背后的故事。
“1999年,以色列最伟大的剧作家列文去世了。他死后几个月,我决定在卡梅尔剧院做个展演,向全世界的公众展示列文的作品。其中就有《安魂曲》。我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其中就有中国。之后几个月,我收到来自驻中国以色列大使馆的电讯,称北京的相关人士想邀请一部来自以色列的戏剧,跟契诃夫有关的。”
原来,当时正值中国国家话剧院在以“永远的契诃夫”为主题筹备国际戏剧节,以色列话剧《安魂曲》情节与精神均来源于契诃夫的三部短篇小说,这部1999年一经首演就大获全胜的作品吸引了中方的注意。
“之后我们受邀来到了北京,去参加了中国的契诃夫戏剧节,但是,说实话,卡梅尔剧院第一次将原作《安魂曲》引进中国,引进中国的剧院,中国观众对它的反响将会是什么样的,我当时心里完全没底。”
“在2004年的第一场演出中,那个剧院里面并没有坐满,大约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我以为不会有真正能够正确理解《安魂曲》的内核精神的观众了,但我被现场观众的反应震撼到了,因为观众居然理解了这部戏!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甚至比以色列观众的理解程度还要深。之后,演出票就都卖光了,场场爆满。在第二场演出结束,所有观众们都站了起来为我们喝彩,我们就在返场时一次又一次的鞠躬,差不多有11、12次。”
从此,这部以色列名剧在中国戏剧界有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力。2006年二次访华,是“首都剧场落成50周年纪念”唯一的外邀剧目。2012年,为纪念中以建交20周年再次赴华,这部剧再度亮相国家大剧院。
“以我个人的观点里来说,中国的观众真的要比其他国家的观众的反响效果强烈太多、太多、太多倍。”诺曼感慨的同时又在思考,究竟为什么《安魂曲》能在中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大概源于无法比拟的“共情感”和非常一致的“死亡观”。
对于两国的戏剧交流,诺曼说:“以色列和中国文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我们很尊重中国的古老文化也敬仰犹太人民的古老文化。在我看来,中以之间的戏剧交流也是古老文化的对话,它还能以文学、电影、音乐会或诗歌的形式开展。”
中文版《安魂曲》排练照
谈剧作家列文:演他的作品一切都要最好
提起《安魂曲》,编剧汉诺赫·列文不可不提,他是以色列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国宝级剧作家、导演、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引人入胜、犀利、机智而富有诗意,更是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表达了其精神本质,传播到世界各地。
《卫报》这样评价他:“他的戏剧打开了我们的灵魂之窗,从中挖掘出我们渴望的一切。”
诺曼说:“汉诺赫·列文是一个很棒的作家,是一个很好的剧作家,更是一个很好的人。”
列文一生编剧56部,34部搬上舞台,其中多部由他亲自执导。部分剧作被译成数种文字,在爱丁堡、伦敦、柏林、纽约等地上演。除了《安魂曲》,他的《旅人》《冬季的葬礼》和《雅各比和雷弹头》作品也都在中国上演,并都取得了观众一致的好评。
“他是那种对自己工作,戏剧,校对都十分专注的人,他试图直接把故事呈现给观众,他不屑闲聊,也不爱管闲事,他只专心于自己的戏剧,剧作创作以及在他的作品中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就是这样。他是最谦虚的人,他从没有在乎过商业是否成功,他不关心作品能否出国巡演,他说我就是本地作家,本地戏剧家,对于我来说,我可以正常演出,这就足够了。”
“列文试着把希伯来语作品翻译成英语,他是舞台和剧院的诗人,他甚至不只是单纯的剧作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带着作品出国去寻找最合适的翻译,不管我们把作品带到哪个国家,我们都要求找诗人翻译,因为列文在当作者和剧作家前就是诗人。”
诺曼成立了专门为纪念列文的机构,并定下规矩:无论哪个国家演出列文的作品,绝不允许剧院和制作人不专业,绝不允许演出的装备不完善、翻译的不到位,“给汉诺赫·列文的一切,都必须是最好的。”
“我知道有些戏会成功,有些会失败,但是今天。没什么能取代戏剧。不管在以色列、中国还是美国。戏剧不是电影,那种拍了几年或者几个月在屏幕上只呈现几个小时的,它存在于当下。演员是鲜活的,他们会呼吸也会生病,他们有影响力,并愿意将自己完全交给观众。”
新闻推荐
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6月27日开播,目前以8.6的网络评分位列2019年国产剧口碑榜首。剧中,雷佳音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