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宝刚寄予厚望的《青春斗》反馈最终不及预期,很多观众认为,角色和故事与现实想象有偏差,“这不是我想要的青春”。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青春”?热血和折腾显然不够,还应有细碎和平淡。
12年前,赵宝刚的《奋斗》带动了青春剧的火爆,表现了创业、买房、闪婚等当时的前卫话题。近三年,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播出数量众多,但真正能引起大家共鸣,在市场上取得较好反响的作品却寥寥可数。
事实上,校园剧中的青春元素比较好表达,等待探讨的问题也比较单纯,无非包含了学习、考试、懵懂的恋爱、内心的成长和与家长的关系……但是,青春剧的背景只要一被放入社会,剧情就开始脱轨,不能切合实际,创作者大多纠结于对多重爱情的表达,对于职场部分的刻画乏善可陈。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主创对普通平凡的职场生活缺少体会,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活。
在采访时,记者有一个普遍印象,90后面对压力选择用一种不求输赢、看淡一切的姿态,将焦虑自我消解,这部分印证了为何《青春斗》一味打鸡血、折腾的方式无法获得观众共情,也给予青春题材创作一些启发。
有90后观众偏爱质朴的故事,“不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咸鱼翻身的励志,更多人的青春都是由琐碎的烦恼和美好填充的,一次考试、一次集体表演,就是我们大过天的事情”。
另一位90后观众指出,以往国产青春剧充斥了太多的互撕、小三等桥段,情节浮夸,让人难以下咽,她会更喜欢热血的青春,“有学习的烦恼、高考的全力以赴,恋爱情愫的暗自滋长,肝胆相照的同学、师生情,这才最真实,说白了就是接地气、忌矫情、言之有物”。
在许多观众心中,青春的样子应该是无畏和自由。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新版《封神演义》播出后引发热议,“‘极简’兄妹甜腻投食”“男版狐妖邓伦”“姜子牙接地气”等话题也在微博带动流量,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