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 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每次看到观众从票贩手中购买高价票,我就觉得特别难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说。
票贩高价倒卖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任鸣,尽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尝试会员制、实名限购等措施,但仍然无法遏制票贩高价倒卖票的现象。
如何遏制票贩卖高价票行为?中国戏剧文化在当代该如何发展?任鸣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剧院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票贩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票贩的打击力度。此外,他认为弘扬中国戏剧文化要将传承和创新结合,并推动戏剧文化进校园,培养更多的年轻戏剧人才。
戏剧文化要走出去,关键要把作品本身做好,讲好中国故事,宣扬本民族文化,把中国故事在艺术上提高,演得好听好看,让国外的观众也喜欢,这样作品走出了国门,才能产生影响。
我觉得广大群众一直很热爱戏剧,现在的剧场里,尤其是话剧,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成为主流,不仅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和小学生走进剧场看剧,我特别高兴。——任鸣
谈打击票贩
票贩犯罪成本低建议加强打击力度
新京报:今年两会你带来了什么建议?
任鸣:我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票贩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公安机关可以和剧院、主办方、行业协会等沟通和联系,掌握票贩的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打击,维护观众的权益。
比如北京人艺的《茶馆》《窝头会馆》等优秀的剧目本身比较火,票贩子想方设法把票搞到手,然后高价卖出。一些观众排长队也买不到票,最后只能找票贩解决,这让我觉得特别难过。
新京报:北京人艺有没有采取过应对措施?
任鸣:剧院采取低价票措施,最贵的票售价600多元,最便宜的学生票卖二三十元,但经过票贩一转手,有的票价甚至会提高数倍。就北京演出市场而言,票贩犯罪成本低,罚款远远比不上倒卖门票带来的利润。我们也尝试会员制、每人实名限购三张等措施,但仍然无法遏制票贩倒卖演出票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帮助管控。
谈传承创新
剧院不是古玩店戏剧发展要与时俱进
新京报:今年北京人艺有什么戏剧演出计划?
任鸣:今年“荆轲”要去法国,“李白”和“司马迁”要去俄罗斯。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人艺今年将安排30余部、近400场戏,《李白》《司马迁》两部话剧将赴俄罗斯演出,《我们的荆轲》将前往法国。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戏剧文化在当代如何做好传承与创新?
任鸣:剧院不是古玩店,戏剧的发展要活在当下,坚持创新,与时代同步。戏剧的发展一定首先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戏剧传统文化,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精神。同时也要努力创新,在当代创作出新的戏剧经典,向新的艺术高峰进军,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京报:对于推动中国戏剧文化“走出去”,你有什么建议?
任鸣:戏剧文化要走出去,关键要把作品本身做好,讲好中国故事,宣扬本民族文化,把中国故事在艺术上提高,演得好听好看,让国外的观众也喜欢,这样作品走出了国门,才能产生影响。比如,《我们的荆轲》这部剧,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故事,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加入了现代元素。
新京报:目前国内的戏剧文化发展存在什么难点?
任鸣:最大的难点还是好剧本少。戏剧艺术的发展,资金、人才并不是最难的地方,最难的是剧本创作,优秀的剧本创作难度太大。剧本,一剧之本,一部戏有个好剧本起码成功了一半。当下剧本并不少,但是真正优秀的、能称为精品的剧本太少。
新京报:造成优秀剧本少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任鸣:优秀剧本的创作难度大,对创作者的综合要求很高。戏剧艺术创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得靠自己,靠不了别人。一个优秀的剧本,需要创作者具有过人的天赋和才华、刻苦的精神、灵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我认为戏剧创作者,首先要热爱戏剧,对戏剧有激情,在具备专业学识以后,深入扎根生活,积累丰厚的生活经验,同时要有一定的机遇,产生灵感。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谈演员艺德
好演员艺德为先学演戏先学做人
新京报:你认为作为戏剧文化的演绎者,戏剧演员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任鸣:艺德为先,一个好的演员首先要讲究艺德,做一个大写的人,其次才是他的技艺水平。我们剧院有个青年演员金汉,2014年他在路上看到一对母女被人抢劫,他冲上去和歹徒搏斗,自己被歹徒刺伤。8天后,《吴王金戈越王剑》首演,金汉的伤还未痊愈,但他坚持登台演出。
其次,戏剧演员要对艺术怀有敬畏之心,在创作上精益求精。话剧《玩家》的剧本在2006年就给人艺了,但我们在2016年才排戏,剧本改了16稿,经过了10年的反复打磨。
新京报:在培养演员艺德方面,北京人艺有什么举措?
任鸣:除了日常举办的相关讲座、培训班,我们会安排老演员带着年轻演员,一对一进行帮助,传授的不仅是技艺,也要包括精神和艺德。
谈戏剧传承
鼓励戏剧进校园培养兴趣从孩子抓起
新京报:你认为公众对于戏剧的接受度如何?这些年有没有发生变化?
任鸣:我觉得广大群众一直很热爱戏剧,现在的剧场里,尤其是话剧,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成为主流,不仅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和小学生走进剧场看剧,我特别高兴。
新京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把戏剧、戏曲等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课堂,很多高校也都有自己的话剧社,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任鸣:让戏剧进校园是非常好的传承戏剧文化的方式,培养对于戏剧的兴趣也要从孩子抓起。我自己接触戏剧很早,五六岁的时候演过小话剧,在小学和中学也参加过相关的文艺活动,这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从小喜欢上了戏剧艺术。18岁的时候我立志当戏剧导演,还写了一首诗:“言志一口气,万难死不休。今日誓出口,一生不回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北京人艺,一直从事话剧导演,确实到现在也没有回头,这成为我的终生事业。
剧院与学校合作的形式有助于戏剧文化的普及。比如北京人艺和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合作,我们的专业戏剧演员进学校讲座,教他们排戏,也请孩子们自己排出戏来剧院演出。我觉得这对于戏剧文化的普及、培养孩子对戏剧的兴趣很有帮助,这些孩子将会是戏剧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戏剧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修养和见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帮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黄哲程
新闻推荐
众所周知,于正是非常喜欢捧自己的艺人的。尤其是新人,他还曾经说过,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于正就是那个非常瞎混“雪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