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的大场面,更适合在电视屏幕上感受那份气势恢宏。 剧中不少饮茶场景,导演想呈现后宫“浮世绘”。 霍建华和周迅演绎的帝后之爱后期渐入佳境。 周迅倚门看夕阳的这场戏,不仅导演汪俊赞不绝口,也使该剧风评好转。 周迅含泪的场景,被观众惊呼“神演技”。 周迅演的如懿结婚戏份,扮相引起观众口水仗。
周迅主演的《如懿传》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姿态播出以来,引发了网友热议。该剧以女主角如懿与乾隆的婚姻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如懿与乾隆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全剧开篇周迅扮演的“少女如懿”也成为网友争议的焦点,认为以周迅现在的年龄演绎十几岁的少女看起来画风不符。对此,导演汪俊表示,周迅少女的戏份都是快杀青的时候拍的,是在演员状态最不好的情况下拍的。对于本剧的遗憾,制片人黄澜坦言,《如懿传》在策划期确实没有考虑纯粹的网播,所以移动端的收看特征也没考虑,“其实《如懿传》还是很适合电视台传统观众的。等网络播完,我们也会再做电视台播出的考虑。”
导演
错过执导《甄嬛传》现实题材创作陷瓶颈
2009年,汪俊执导的第一部古装剧、中日合拍剧《苍穹之昂》获得了一片好评。当时郑晓龙看过《苍穹之昂》后很喜欢,找到汪俊,希望他来拍《甄嬛传》。但汪俊刚在横店最热的时候拍了三个月,被燥热的天气折磨得焦头烂额,发誓再也不去横店,因此错过了《甄嬛传》。
汪俊的作品一直关注中产的焦虑问题,从《男人帮》《夫妻那些事儿》再到《小别离》。拍完《小别离》后,他陷入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困境,“能探讨的,都差不多讨论完了。婆媳、丁克、大龄剩女、创业、上学,现实话题几乎没什么写的了,总不能再写婆媳吧?我都不知道该弄什么了。”
就在这个时候,《如懿传》的剧本找到了汪俊,“正好我也换换类型、换换思路。”
风格
“宫斗”没有新招数了《如懿》是爱情文艺片
在汪俊看来,《如懿》和《甄嬛》不一样,《甄嬛》更多的是宫斗。《如懿传》以爱情为主,避开宫斗更偏重文艺。汪俊将《如懿传》定义为一部悲剧,如懿败在感情的较量里,也因此更深刻认识到后宫女人的宿命。甄嬛从甄氏变为钮祜禄氏,再到成为皇太后,只不过短短十几年之间的故事,而《如懿传》却几乎贯穿了如懿的一生,“如懿其实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性。她要的是感情。”
观众想看的是宫斗戏,但汪俊却把《如懿传》看做一部爱情片。因此在《如懿传》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弱化了后宫斗争的部分:女主不争不抢,后宫嫔妃的对抗性不那么强,却也被许多网友diss:后宫斗争戏少了,看起来没那么爽快解气。
在汪俊看来,关于“宫斗”所有的招数就是这些了,再说“新”也很难,“无非就是那些手段,但这些招数总有用尽的时候。从TVB到现在,很难再出特别新鲜的了。”
在黄澜看来,“如懿”和“甄嬛”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甄嬛更多的是女性视角,而如懿则是站在男、女双性的视角来看待爱情、婚姻以及人生。剧中的乾隆身为帝王,是权力的拥有者,并且他英俊,有钱,想娶谁娶谁,那么他是否幸福呢?其实他也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自主、自由的人生才幸福。而在这其中,也代入了现代两性关系的思考,“男性也是有精神桎梏的,他们生下来就是家族的荣光,要担负着甚至比女性更多的负担。”
遗憾
手机看大场面都是一坨一想就很沮丧
从目前的播放平台来看,《如懿传》从台转网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剧集的观看效果。因为针对两种播出平台拍摄、制作方式、观众的审美取向,都存在很大差异。“开始是按电视台的输出方式制作的,有很多宏大场面,比如新帝登基、木兰围猎,这些在移动端很难看出效果。”提及这点,作为导演,汪俊有些遗憾。
汪俊说,如果当时就确定是拍摄一部网剧,可能就不会这么拍了,会做一些调整。“我那天在iPad上看到如懿几个大场面都感到很悲哀,自己费那么大劲,结果乌涂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乾隆登基那场戏,剧中找来了九百多个群演,指导礼仪规范,近千人在广场集体行礼,营造恢弘氛围,场面盛大。一场雍正大丧,一场乾隆登基,还有后边的封后大典,每一个大场面下,都有细致的小礼仪。
大场面重头戏还有木兰围猎,汪俊说,那场面也很震撼,因为当年狩猎的有10万人,特别浩大,也是满人的习俗,如果是电视观感会很好。“后来一想到这些就很沮丧,因为大家都拿着手机看,呈现的画面就是一坨。”
史实
记载少反而创作空间大剧本删了10万字
历史上对于如懿的记载很少,剧组专门有一个历史顾问。在剧本上,从2016年3月开始,《如懿传》就开始剧本调整修改,100多万字的剧本经过逐字逐句的调整,最终删减了10多万字。
史书中对于嫔妃的记载只有客观事实,比如在哪一年生日,什么位分,生了几个孩子,什么时候死,至于在宫中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谁都无法从史料当中捕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汪俊说,正因为历史上如懿的记载非常少,反而留给创作的空间很大,“但至于最后夫妻二人为什么撕裂,如懿为何断发这种记载都太少了。”
除了如懿和乾隆的情感线,剧中如懿和海兰之间的友情也是原著小说中一条重要的情感支线,对于这条线索的表达,在汪俊看来依旧是克制的。“书中对于这段内容的描写比较激烈,二人之间的情感起伏也比较大,但是在剧中,这种很强烈的冲击还是被缩减的。”
【回应质疑】
节奏慢?
新京报:有不少观众觉得《如懿传》节奏缓慢,情绪铺垫过于冗长,更希望开始就看到宫中的种种暗流翻涌。拍摄时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感情需铺垫,不想像有些剧上来就一顿掐
汪俊坦承“现在看起来(前情铺陈)这种可能有点老套了”,但他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比起描绘妃嫔之间的钩心斗角、明争暗斗,汪俊对于后宫的日常生活更感兴趣。《如懿传》最初的剧本花费了很多笔墨来讲述后宫日常,有分位分、分宫殿等桥段,也有嗑瓜子、喝下午茶等场面。汪俊在读过剧本以后,有一种后宫浮世绘的感觉。大家喝点下午茶,慵懒地晒太阳,聊聊宫里的八卦。所以在《如懿传》的前期,观众常常看到如懿和海兰一起喝茶、绣花的情节。“我在营造一个比较真实可感的后宫生活,让大家觉得好像在偷窥宫里人的一颦一笑,他们每天的日常作息。让观众相信这些人真的在红墙下生活。”
但汪俊也意识到,作为一部影视剧,就要有戏剧性的事件,有冲突、起伏。所以,《如懿传》中新增加了选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可以解释高晞月、皇后、如懿她们恩怨的起源,也可以为角色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剧集开篇对如懿和乾隆两小无猜的铺垫,在原著中,这个部分是没有的,开篇直接就是雍正薨逝。汪俊认为这样缺少对爱情的铺垫,“这是一部爱情戏、婚姻戏,还是要以爱情戏的方式去叙述。”而到底应该如何开篇,也成为汪俊一直在思考的一大难题。在原作开篇,雍正薨逝时乾隆已经结婚6年了,“拍情感戏不能从老夫老妻开始,不能一上来这俩人就已经到了很热的程度,然后再撕裂。”汪俊说,其他戏可以上来就简单粗暴,但“爱情”需要铺垫。起承转合一直是汪俊作为传统创作人看重的逻辑,汪俊始终强调,“创作要有依据,情感要有铺垫”。在汪俊看来,二人的情感走向是剧集的脉络所在,铺垫到位了,最后乾隆意识到失去可贵的东西时,才有震撼力量。
增加的选秀和如懿进宫前的“前史”主要集中在前三集部分,这也成为全剧被诟病最为集中的几集。对于网友觉得开篇节奏慢、汪俊表示,“凡事得讲究依据,我不想做成有些剧那样啥也不管,上来就是一顿掐,看你漂亮,对我有威胁就掐你,好像都合理。所以我希望它能有一个前史的过程。”
年龄老?
新京报:关于周迅的年龄,大家争议也比较多,如果你直接切到她进宫后开始,争议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年轻阶段没几场戏,真没想到这是个问题
汪俊称,觉得周迅少女感挺强的。周迅最开始少女的戏都是快杀青的时候拍的,是在演员状态最不好的情况下拍的。因为剧组一直在想开头怎么拍,所以把开场放到了最后才拍。整部戏拍了九个月,周迅在拍摄期间就休息了大概三、四天,长期在组一直沉浸在角色中,白天拍戏晚上熟背台词,长时间睡眠不足,最后的状态不是很好。
关于大家说的演员老的问题,汪俊表示,从周迅和霍建华出场到雍正死就六年的时间,如果前六年换俩年轻演员,再过六年换成霍建华和周迅,长得就不像了,毕竟六年前没几场戏。他真的没法几场戏就找年轻演员,原来真没有想到这是个问题。
尽管开篇的“少女感”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讨论,但周迅在剧中依然贡献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制片人黄澜表示,开拍前就一度“苦等周迅档期”,在她看来,如懿和周迅有共同点,都是“为爱而生”的女子,“如懿一生都希望追求爱情,她把爱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这跟周迅一直塑造的荧幕形象很吻合。”此外,如懿需要从青年演到晚年,时间跨度很长,必须要有好演技才能驾驭,周迅是不二人选。
如懿这个角色也非常复杂,她是后宫的异类,在她的天性中,自由和独立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提出了非常现代的感情观——一夫一妻制。这个观念经由西洋人郎世宁的口说出,却深种在如懿心里。
周迅有一场戏让汪俊印象深刻:如懿坐在夕阳下面,周迅说,我就想哭,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懿一开始是不想进宫的,现在阴差阳错进来了,弘历又那么喜欢她,可如懿一直在被人陷害,很难独善其身,往后宫廷的斗争自己就要卷进去了,周迅说她想到这些突然觉得好难过就哭了,“其实剧本没写这些。那时候我就觉得挺好,拍的时候我也没喊停,一直在拍。”
在汪俊看来,这么不适合在宫里生存的女性,周迅把握得很好,一开始从置身度外,到无可奈何,被打入冷宫,后来差点在冷宫丧命,她才觉得太气愤了,出冷宫以后就开始了她的复仇计划,一步一步最后登上皇后的宝座。“她把那种淡然,不入世的、自由自在的灵魂诠释得很好。”
关于声音这个问题,汪俊表示,如果真给周迅配音,那真要被人骂死了,周迅这个声音他能接受,毕竟周迅的声音辨识度那么高。主要演员除了霍建华之外,汪俊都坚持演员用原声,他有台湾腔没办法。
脱离现实?
新京报:《如懿传》着重描绘了帝王的感情、婚姻,有观众反映,后宫的感情生活和现代人离得有点远?
不要期待任何外力来拯救自己
制片人黄澜认为,一夫一妻是现代婚姻概念,放在古代,人性也还是有共鸣。婚姻是人性的围城,婚外人觉得婚内很好,婚内人觉婚外很好,宫里的人觉得宫外很好,宫外的人觉得宫里很好。我们经常会把所谓的人生幸福都寄托于某一样事情,皇上寄托于皇权,如懿寄托于爱情,阿箬寄托于权力,我们把所有未来自己对幸福的定义,都嫁接在一个外在的事物上面,希望夫君多爱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尊重,大家都希望一样东西可以帮我们摆脱所有的恐惧,但这些都是奢望,会陷入更多绝望。
不要期待任何外力来拯救自己,不要期待城墙之外之里的生活会不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拯救自己。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刘玮
新闻推荐
昨天小编整理了三位最会挑剧本的女星,很多朋友给小编评论了她们心中的最会挑剧本的女星,小编仔细看了以后发现,呼声最高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