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剧新闻 港台电视剧新闻 欧美电视剧新闻 电视评论 电视剧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视剧 > 国内电视剧新闻 > 正文

《上海女子图鉴》紧接“北京”开播,现实题材剧都如何反映时代?

2018-05-17 22:29   https://www.yybnet.net/

文/范棋敏编辑/师烨东

昨天,优酷网剧《北京女子图鉴》的“姊妹篇”《上海女子图鉴》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147616万,豆瓣930人给出6.8分,暂时高于《北京女子图鉴》的6.3分。

北京上海两部“女子图鉴”是优酷拿下日本《东京女子图鉴》正版授权后,以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分别开发出的剧集。虽被称为“姊妹篇”,但两部剧的女主角却通过“剧情联动”,建立起了“敌人”的关系——在《北京女子图鉴》第6集中,主角陈可成功从一家上海公司的手里抢了一单生意,而这个被陈可截单的上海女孩,就是《上海女子图鉴》的女主角罗海燕。

《北京女子图鉴》番外小剧场里被陈可截单的罗海燕

《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让“城市向”的现实题材剧再一次受到广泛认知,但事实上,定位于某一城市而发生故事的电视剧一直以来都活跃在荧幕上,其中,北京和上海更是两个“故事多发地”。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回顾了近20年来聚焦北京上海的当代现实题材电视剧,总结出它们如何利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来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潮。

1990-2000:社会巨变下,电视剧展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的全球视野进一步开放,移民潮、出国热兴起;互联网开始普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尽管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时代巨变的转型时期,但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却更多是平凡百姓生活中的家长里短。

1992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中国电视系列喜剧的先河,讲述了北京的《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知识工作者的故事,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北京百态都浓缩在这个小小的编辑部里。同时期的《我爱我家》(1993年),也是反映北京人当代生活的电视剧典范,在剧中,傅老爷子体现了老干部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贾志国离开机关铁饭碗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贾志新下海谋生意,和平“征战”演艺圈当明星,贾圆圆追星张国荣……电视剧中的股份制、下海潮、气功热、崇拜港台明星、各种抽奖活动等,让《我爱我家》成了九十年代中国人生活的缩影。

《我爱我家》

除了北京的胡同大院,这一时期的情景喜剧还立足于上海的弄堂文化。《新72家房客》(1997年)是海派上海电视喜剧的代表作,被称为上海版《我爱我家》。该剧讲述了上海老石库门房子里的房客间发生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大潮中不同层次的上海市民众生相。

彼时电视剧中的人物,一方面多被塑造成了“平民英雄”的角色,如《闲人马大姐》(2000年)中的普通退休女工马大姐,正如主题曲中所唱的:“东家长西家短 专帮人解难题 疾恶如仇 不计得失 满腔热情 提前退休 心不下岗”。

另一方面,电视剧中的已婚女性,大多是典型的“好媳妇”、“好母亲”形象。如《我爱我家》中的和平,虽然有时大大咧咧,但实际上却对公公、丈夫、女儿都照顾有加,对小叔子贾志新也真心相待;《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中张大民的媳妇李云芳,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生活两手抓。

2001-2010:“70后”组建跨国家庭,“80后”“北漂”“沪漂”初登荧幕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民间的国际交往也更加密切,越来越多都市“新新人类”时尚、有趣的生活开始进入到电视剧的表现范畴。时代巨变带来的社会矛盾开始浸入市民的家庭生活,电视剧不再热衷于展现上世纪末家庭的“平民化”和“娱乐化”,而是更多地侧重在了百姓婚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开始关注社会环境给家庭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世纪之交,跨国婚姻作为中国国际化交往日益密切的产物,开始频频出现在电视剧中。《摩登家庭》(2002年)、《外国小孩中国爸》(2002年)讲述的都是北京本地人和外国人结婚组建家庭的故事。《摩登家庭》中,一对传统的老北京父母对四个儿女的跨国婚姻从反对到逐渐接受;《外国小孩中国爸》中,京城名厨马大航和酷爱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导游米娜组建家庭,马大航的继子、外国小孩雅各布也住进了北京四合院。

《外国小孩中国爸》中的雅各布

如果说此前设定在北京上海的电视剧,故事主人公都是本地人,那么进入21世纪后,电视剧主人公则开始聚焦北京上海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交集,以及“北漂”、“沪漂”的年轻人在这两地生活和奋斗的故事。

2000年代的电视剧,一方面表现着“70后”的婚姻生活,如《双面胶》(2007年)讲述的是上海姑娘胡丽娟不喜欢本地男孩的做派,找了东北农村小伙亚平做男朋友;《蜗居》(2009年)的故事情节正如片名所说,直指当年房价高企的社会热点现象,潜在反映了当代都市人对金钱、地位等社会资源强烈的占有欲。另一方面,这时的电视剧还把目光聚焦到了刚刚踏入社会、正逐步成为社会主体的“80后”身上,热衷于展现他们在北京上海的生活故事,北京有《奋斗》(2007年)和《我的青春谁做主》(2009年)等,上海有《粉红女郎》(2003年)和《爱情公寓》(2009年)等。

《粉红女郎》

这一时期电视剧的人物角色中,已婚男性多是成熟多金的社会精英,以《蜗居》中的宋思明为例,他们常常会定律化地陷入桃色漩涡、“婚外恋”时有发生。

而女性角色则开始有所突破,不同于十几年前的“好媳妇”、“好母亲”人设,此时电视剧中的女性逐渐告别“男权附属”、“家庭主妇”的传统身份定位,开始树立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形象。如2003年的《粉红女郎》,已经开始出现“男人婆”、“结婚狂”、“万人迷”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多样化都市女性;2007年的《奋斗》中,成熟独立、倔强骄傲的夏琳一角更是当时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2010年至今:电视剧中暖男来袭、独立女性崛起

近几年,财富的过度集中与两极分化,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固化,使得电视剧把人物角色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作为了表现的重点,并且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了社会“精英阶层”的“不平凡”生活。而电视剧中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也日渐被贴上了“繁华都市”和“逐梦之地”的标签。

初入2010年代,当初奋斗在北京上海的“80后”年轻人,已经开始大面积进入适婚年龄。与之对应的是,仅2013年,就有《辣妈正传》、《咱们结婚吧》、《断奶》、《宝贝》等多部电视剧以在上海的新婚夫妻为主角,展现他们的恋爱婚姻生活。

孙俪、张译主演的《辣妈正传》

到了最近两年,定位在上海的电视剧从表现“80后”新婚家庭,转向了上海中青年群体的生活。如《我的前半生》(2017年)中,生活安逸的全职太太罗子君与丈夫离婚后,从家庭主妇转身成为职业女性,重现独立自信;《小别离》(2016年)则围绕中学生出国这一社会话题展开,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青春期、升学、留学的故事,体现着当代社会特有的时代印记。

此外,更年轻的“90后”群体开始踏入社会,他们也像2000年代电视剧里的“80后”一样,逐渐变成了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的主角。《欢乐颂》系列展现的是五个未婚年轻人在上海打拼成长的经历,剧中人物包含了海归、富二代、凤凰女、经济适用男等社会角色,涉及了“直男癌的处女情结”、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毕业被安排相亲、买房安家等情节,反映了过劳死、网络暴力、阶级固化等当下社会问题。

《欢乐颂》展现的是五个未婚年轻人在上海打拼成长的经历

这一时期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不同于十多年前社会地位颇高的“渣男”形象,而是开始向“暖男”转变,婚姻中的男性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还得温柔体贴懂得幽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转变是电视剧行业对当代女性观众的迎合和适应,反映了男性社会霸权逐渐瓦解、女性态度声量逐渐占据主流的形势。

而女性角色则进一步崛起为独立自强的新时代奋斗者。如《欢乐颂》“五美”虽然性格和背景迥异,但都有着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更是在职场和感情上个性独立,展现出女性的潇洒帅气、干练果决。而此前的《北京女子图鉴》,故事主人公陈可虽然也被观众吐槽“靠男人上位”,但总体上也是独自来京奋斗,并一步步逆袭的女性形象;《上海女子图鉴》讲述的也是小镇姑娘罗海燕留沪工作,立志成为“上海那10%的人”。

影视剧能够反映时代变迁,而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定位北京上海的电视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展现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演绎出了不断变化的男女社会角色。或许正如知乎网友所说:“朋友圈转的是鸡汤成功学,屏幕上演的就是霸道总裁商界精英;微博上关注的是明星撕逼,屏幕上演的也是各路后宫争宠斗小三。”

新闻推荐

《淑女的品格》一下要拍三款,看剧情简介已经隐约闻到了狗血味…

文/?海带绿豆沙还记得两个月前突然在微博上火起来的那部虚构剧集《淑女的品格》吗?现在,这个脑洞居然要成真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海女子图鉴》紧接“北京”开播,现实题材剧都如何反映时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