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给《北京女子图鉴》差评,是觉得女主陈可“有过”太多男人了,根本就应该叫做《北京男子图鉴》,因为剧情都在讲她和各种男人的故事,也不知道怎么着她就变得这么厉害了?据说前前后后一共11个,我没数过,可能只是有一点暧昧交集的男人也都算进去了,但我并不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因为日版《东京女子图鉴》的剧情其实也更侧重女主绫的感情生活。
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北图中有许多非常接地气儿的小细节,确实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戳中你,比如妈妈离开北京回家乡前给女主包了那么多的饺子,比如小地方明明应该公事公办却处处需要走人情关系,比如毕业几年后女同学都在讨论喂奶了单身未婚的人感到已经没有共同语言。
可抛开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就不剩什么了。作为外地来北京打拼的北漂一族,陈可成功吗?非常成功了,有一群“贫贱不移”的好朋友,有一个用金钱支持她创业的男朋友。她的经历能代表北漂吗?不能。
那么,陈可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
编剧仍然紧紧抱着偶像剧的套路不肯撒手,明明想用骨感的现实来收割观众的眼泪,却还舍不得丰满的浪漫,比如魏大勋那个角色,比如王耀庆那个角色。?
而东图呢?由于国情有差别,某些细节设置其实作为中国观众很难深有体会,但总的看来,却更能戳中我。之所以说剧情更偏重绫的感情生活,而非爱情,是因为,我并不觉得她有真正的爱过谁。即便是最初和初恋男友直树在一起,更多的心情恐怕也是,在东京这种地方遇到这么好的老乡真是太好了。
北图照搬了东图具有代表性意义的5个关键男人:经济适用男,不想娶女主的富二代,结婚又离婚的丈夫,小狼狗,最终归宿。
可是大多照搬,都逊色许多。
东图中,绫离开经济适用男直树时,心里想的是,这样幸福但平凡的生活,我在我的老家就可以享受,我这么辛辛苦苦来东京打拼,不是为了这样甘于平淡。
而北图中,尽管离开的大意有些相似,但两人的相处细节涉及了太多物质性的东西,结合最后的番外小剧场,十分容易令人产生一种女主过于拜金的感觉。
涉及到富二代那段,同样都是富二代只是跟女主玩玩,女主却小心翼翼地当了真,竟然还因此憧憬婚姻,实在是傻得要命。富二代口头上说着自己不想结婚,其实只是不想和她结婚,因为他最终是要娶门当户对的女人的。
从这一段感情开始,两部剧的差距彻底拉开了。东图从此处开始探讨了阶层的问题,而这种阶层,甚至无法通过婚姻来解决。
而北图依旧在一段接一段的演,每一段看上去都非常有代表性,但实际上却又空洞得很,女主的感情告一段落,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并不剩什么思考的余地。
比如同样是关于年纪比女主小的小狼狗,北图是按照言情小说来演的,把小狼狗设置成爱吃醋的霸道小男友,竟然到最后都不肯分手,难以理解他对女主如此执着的感情从何而来。
而东图中的小狼狗没有那么肉食系,他代表的是一类没什么追求好逸恶劳求包养的年轻人,在有钱的女人中周旋。他在对女主说了“我是真的喜欢你”之后很快投奔更有钱的女人的怀抱,甚至在被撞破的时候卸下面具非常“恶毒”地显摆新女友——绫的某位生于东京港区的“闺蜜”——给他买的昂贵的手表,那种女主就算买给自己都不舍得花那个钱的手表。
女主再度意识到,她和东京港区本地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些平时一起玩、看似没什么差距的“闺蜜”,是含着几代人积累的金汤匙出生的,靠自己打拼的她,就算再努力都永远无法企及。
北图太小心翼翼了。跟北京人何志的那段婚姻有不痛不痒地带到了北京本地人的安逸享乐和对外地人的敌意,但是大概又怕被骂地域歧视,最后离婚时给何志戴的帽子却是妈宝男。
东图中,女主一直在审视东京这座城市,审视在这座城市中奔走的人,也一直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相比北图的堆砌细节止于表面,东图始终在剥离那华丽的外衣,去窥探大都市的真实面目以及女主的内心。
北图的结尾,女主与爱人朋友们相亲相爱,不慌不忙地享受着宁静幸福的日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东图的结尾,女主终于意识到,她最初放弃的那种平淡的幸福,当时唾手可得,如今才是最难得的。她买下了二手的小公寓并找了个人再婚,使自己不致孤独终老,看似融入了东京。
?
到最后给我的感觉竟是,远在东京的那位女子,比近在北京的这位女子,更打动我。
新闻推荐
邓伦联手“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