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剧新闻 港台电视剧新闻 欧美电视剧新闻 电视评论 电视剧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视剧 > 国内电视剧新闻 > 正文

海派电视剧面临新的定义和价值取向

来源:澎湃新闻 2017-12-22 07:33   https://www.yybnet.net/

最近,《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等北京本土特色浓厚的电视剧热播,在大江南北皆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除了剧情本身,剧中展现的“老北京”生活方式和人情风貌赢得了各地观众的关注和认同。曾经在几代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中,北京有《家有儿女》、《我爱我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京派文化电视剧,上海则有《孽债》、《婆婆媳妇和小姑》、《新72家房客》等海派电视剧,其浓厚的上海本土特色与京派电视剧泾渭分明,也曾在电视剧市场和观众的时代记忆中占重要地位。有一些观众认为,京派文化电视剧仍然在产出地域特色浓厚却能“南北通吃”的作品,“纯粹”的海派电视剧,这几年却罕见了。

那么在上海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又是如何看待“海派文化电视剧”的呢?这个并不新颖的词,在如今是否又有了新的定义,新的价值呢?

首先对于最近热播的几部京派电视剧,几位上海影视制作机构的负责人都予以肯定。“两部电视剧收获观众的喜爱,靠的是讲述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生活,用真情打动观众。《情满四合院》聚焦邻里关系和时代变迁;《生逢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成长和生活。”上海世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容部负责人杨珊珊这样总结两部作品的故事核心。

“故事核心之外反映的地方特色,从影视剧角度来说,这是退而求其次的东西。”华策克顿传媒剧酷传播常务副总经理张俊说道。“无论你是讲北京故事还是上海故事,只要故事本身精彩,全国观众都会喜欢。”

但多位从业者也表示,海派电视剧相比京派电视剧,确实有一些天然的限制。1995年上海推出的室内情景喜剧《老娘舅》,着眼于上海普通百姓巷弄里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江浙沪等地有拥有不少忠实观众,直至2007年播出12年后才全剧终。但由于这部情景剧以上海方言为主,《老娘舅》并未形成全国影响力,方言是海派剧影响力扩散的阻碍。

《老娘舅》海报

另外,在张俊看来,海派这个词,听上去需要有比较强的地域特色作为支撑,然而,“上海和北京都是大都市,上海更加开放、包容、时尚。也正因为这种开放,包容的特质,现在当代上海的现实题材作品里,上海地域的东西可能就没有那么显著了。”这让“海派”这个词的地域特色变得淡了许多。

“而且京派海派会有些固有的印象和标签,一说京派大家就容易想到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一说海派大家就容易想到外滩、石库门、年代戏里的十里洋场。”张俊说到自己的感受。几位负责人都表示,这几年的海派电视剧,除了对老上海地标的习惯性展示外,缺乏对新上海不同视角的展现,除了土生土长“老上海人”的刻板印象外,罕见对外来扎根“新上海人”的细致描绘。

由此,几位提出了:对于海派文化电视剧,应该有着新的认知和方向。

柠萌影业创始人苏晓认为:海派文化电视剧发展到今天,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所谓的海派文化,不是说你这个剧在上海拍,充斥着上海话,反映上海本地人的生活,就是原汁原味的体现海派文化。”在他看来,新的海派文化电视剧应该更多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这个是我认识海派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实质。 今天更应强调的是上海作为国际都市的城市精神,而不应拘泥于维护所谓的传统海派文化。”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苏晓认为他更愿意做一些发生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价值观上有引领性和突破性的作品。“我们愿意更多地去展现都市人群真正关心的议题,有的甚至是只在国际化程度高的一线城市里面,才会有亲身感受的一些热点话题。”

而杨珊珊则认为,新海派文化电视剧的创作上,要"守得住根,放得开魂"。所谓"守得住根",是要守得住中国人的普遍价值观,探讨当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生活状态、现实问题。“就上海来说,这样一个广域文化汇集的国际化大都市,如有更多影视作品能直击地域性文化的融合问题、社会阶层的冲突与融合、城市发展与民生发展的共生、外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等等问题,我们何愁找不到素材?”

"放得开魂",则是敢于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思考。“《十六岁的花季》聚焦青春的阵痛和成长;《双面胶》聚焦家庭的地域性冲突;《双城生活》聚焦南北文化差异;《欢乐颂》聚焦不同社会阶层和背景下职场女性的情感和生活;《我的前半生》聚焦脱离社会的家庭主妇回归职场的痛点…………这些都是敢为天下先的我国电视工作者以上海为背景的思考和回答。”杨珊珊说道。

《欢乐颂2》剧照

《我的前半生》剧照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鱼洁则表示:“小人物可以反映大时代,小创作也可以反映一个大的变化。”

“上海改革开放40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的变化,火热的生活,上海的影视工作者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北京关于百姓的生活的精品剧很多,相对北京,我们南方包括上海,这方面有点缺失。”鱼洁提出,尚世最近几个项目,都聚焦上海的发展和变化。除了与正午阳光合作的《大江大河》作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将讲述几代人在上海这片热土上如何做时代的弄潮儿,还有聚焦“沪漂青年”生活的都市情感题材剧《两个人的上海》。

《大江大河》主演们

“我们不光要关注大题材,要关注一些小切入口的题材。”鱼洁这样认为。

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的中心,北京人才济济、资源丰富。在北京的影视工作者相较于上海,减少了沟通成本和资源调配的成本。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达,这些问题渐渐不成为问题。就如复兴号的提速,将京沪间的距离缩短到4个半小时一样,北京和上海的文化交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和深入。再随着“文创五十条”等切实惠及上海影视行业和工作者们的政策落实,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才会选择上海作为他们发挥才智与创造力的城市。而上海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新的素材与创作源泉。“比如民生发展与城市进步的不同步性,能够衍生出旧城改造、邻里关系、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探讨,哪一个都是优秀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起点。”杨珊珊举例说道。

在当下,上海的影视创作者和新海派文化电视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闻推荐

“领衔主演”怎么那么多人? “起诉状”就是“起诉书”?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这些词语你用对了吗

12月19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都跟本年度各类文化、时政事件和日常生活有关,有一些是冷知识,比如老舍的舍到底念第几声,有一些是日常生活经常会误用的词,比如“敬请...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海派电视剧面临新的定义和价值取向)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