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犁桥水镇游览。本报记者 姜蕊 摄
漫园一角。图片由朱国正提供
国盛文化旗下民俗博物馆里的藏品。图片由朱国正提供
本报记者采访朱国正(右)图片由朱国正提供
■ 本报记者 姜蕊 实习生 齐晨旭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抬眼望去,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碧波荡漾的水面,所有江南的美景,都在这里汇聚。如今的犁桥水镇,正因为有着江南小镇的温婉与诗意,吸引着周边游客驻足流连。
很多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地,谁曾想过,从荒无人烟的废弃之地到如今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区,其间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苏杭等城市的古镇景区令人流连忘返,我的家乡同样可以!”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正回乡创业之初看着这片土地时这样想到。
眷恋家乡,二次创业
朱国正是个土生土长的铜陵人。2000年以前,他已在江苏宜兴创业多年。多年的在外拼搏虽然令他衣食无忧,但他总怀念着家乡那一方土地。打定主意后,2000年,朱国正回到铜陵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生涯。“起初我在家乡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包括市政工程以及房建等方面,摸爬滚打了12年,总算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朱国正回忆说,早在江苏创业时,他便与当地的一群文化人士结交,并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2年,朱国正下定决心让企业“转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考察了将近半年后,他决定将重心转移到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经过调研,他决定在义安区犁桥建设景区。“对于我的决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甚至反对我的这一想法。”朱国正说,朱国正将打造犁桥水镇的想法说给很多友人听时,有人甚至脱口而出:“你这是天方夜谭!”资金哪里来?老物件从何来?古建队伍呢?朱国正没有因此而退却,反而更坚定地说,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最终他的坚持感染了众人,企业开始“转型”。
努力坚持,梦想实现
于是,他游走天南海北搜罗各种古玩文物,想办法筹措资金,并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以往的阅历,将景区打造成集徽派建筑、江南水乡、园林风光为一体的梨桥水镇。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梨桥水镇一期工程圆满落下帷幕,游客纷纷被眼前颇具江南韵味的景致吸引。
不仅如此,朱国正还自建了一座公益性质的民俗博物馆,展出的藏品约3000余件。2013年2月,该馆被市委宣传部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3年3月,该馆的多件藏品还参与了央视“寻宝”栏目的鉴宝活动。“国之失礼,求助四夷。民俗文化,传承文明”,鉴宝专家李彦君曾对该馆赐句。“文物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物质载体,博物馆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朱国正希望,让这些文物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让民俗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对于促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渴望关注,早渡难关
回乡创业以来,朱国正便一直奔波忙碌,其间遭遇过很多困难与挫折。面对劝阻与质疑声时,朱国正总是用行动作出最漂亮的回复。这几年,铜陵的“犁桥水镇”和“漫园”项目更是成了铜陵及周边城市游客节假日必去的旅游景点。朱国正介绍,目前“犁桥水镇二期”项目处在半停工状态,“公司目前资金困难,希望在各方帮助下,犁桥水镇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丰富美丽乡村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朱国正当初选择回乡创业,并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的初衷,如今,他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谈及对未来发展的想法以及对铜陵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朱国正真诚地希望,政府能够对本地文化企业有更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此外,他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铜陵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
新闻推荐
聚焦激发活力动力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赵振华调研义安区园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莉)4月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赵振华率队调研义安区园区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赵振华一行前往铜陵国展电子公司,深...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