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时许,老汪吃着一碗热乎的面条抵御寒冷。
老主顾和老汪开玩笑,趁他不注意,一把夺下他的帽子,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辛劳了一天,老汪轻松整理卖菜所得的钱款。
一捆莴苣近50斤,62岁的老汪一把抱起,很是轻松。
凌晨时分的蔬菜批发市场里,菜农和菜贩在进行蔬菜交易。
傍晚时分,老汪和“蔬菜大军”乘坐渡轮一起过江卖菜。
懂事的小儿子(右一)和同事利用午休时间来到菜地帮老汪搭把手。
种植蔬菜数十年,老汪和老伴配合默契。
12月14日凌晨4时许,市蔬菜批发市场内灯光如昼,汪根好卖完了最后一筐蔬菜,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浑身轻松。这位菜农正式结束了忙碌的劳作,新的一天又刚刚开始。汪根好是义安区老洲乡光辉村的一名农民,1979年脱下军装退伍回乡后,便一直没有离开家乡的这片土地。种植蔬菜数十年,早已是“老把式”的他摸透了土地和蔬菜的习性。白天他和老伴一起进行田管和蔬菜采摘,傍晚汪根好赶着最后一班渡船,骑着三轮车将打包好的蔬菜运到批发市场旁等待卖菜。批发市场要到晚上11时后才开放,趁着这个空闲,老汪和其他菜农一起在一家熟悉的小饭店点上几个小菜吃晚饭,每人大约花费十来元。饭后,大伙便在小饭店的活动板房里休息。只要长期在这就餐,床位免费,但被子自带。如果要开空调,一人需交5元空调费。老汪对饭店提供的这个服务很满意,只是大伙都不舍得开空调,洗漱之后便各自睡去。经过四个小时的短暂睡眠后便打起精神一起去卖菜。根据市场行情,老汪一车500多公斤的蔬菜快时在凌晨3时能卖完,慢的话可能要到凌晨5时多,价格也更便宜。卖完菜来不及多休息,老汪和其他菜农一样,又得赶着最早一班渡船回到菜地里,开始又一天的劳作。种植蔬菜不仅给老汪也给村里其他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周边的环境也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只是随着长期的劳作和年龄的增大,老汪也渐渐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说,种了一辈子蔬菜,只要还干得动,自己就要在绿色田园里一直干下去。
本报记者 刘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2月13日,在义安区天门镇董店街道污水管网铺设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刚铺设的污水管道进行覆盖。据了解,为提升人居环境建设...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