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莉
在绿树掩映中的乡村学校义安区钟仓中心学校,有一群老师每天中午放弃午休时间,在教室给学生们义务辅导,他们的发起人便是该校教师杨春友。3月19日中午12时30分许,吃过中饭的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陆续来到教室,开始做作业、看课外书。
在502班的教室里,杨春友正和同学们讨论着《三国演义》。自2005年进入该校以来,这样志愿辅导的场景每天中午都在上演,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这个行列。“我们是乡村学校,很多学生中午放学不回家,就要有老师看着,一方面可以指导他们做作业,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他们中午乱跑,不安全,学生也是我们的孩子。”杨春友说道。
十多年来,他志愿辅导学生900余人;行程4000多公里,服务470多个家庭;辅导2000多人规范参加健身体育运动;指导海事部门水上救援队7次,服务乡镇4万多人水上安全教育;参加社区青少年培训辅导26次,受益人数达750人。“杨老师每天中午陪我们聊课外知识,谈心,跟我们爸爸一样,很敬佩他。”采访时,学生们纷纷表示。
学生所说的敬佩不仅仅是“杨老师”这个身份,更多的是对“护渡人”的敬佩。一条顺安河将义安区西联镇与东联镇隔开,在没有架桥的那些年里,两岸村民隔河相望,靠渡船来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学校就成立了义务护送志愿服务队,按时护送学生安全过渡。杨春友主动请缨,成为义务护送队的一员。每次杨春友都让孩子们排好队,领着他们走到渡口,小点的孩子他干脆抱在怀里。他还要来回几次帮孩子们将自行车搬到渡船上,常常是泥巴沾满鞋子和裤腿。
他坚守了10多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4次往返于顺安河与学校之间,直到2014年建了桥才结束。期间,教育部门几次要调他去环境更好的学校,都被他拒绝了,他心中放不下那些过渡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他护渡的学生达680多人、行程22万公里、护送学生安全过渡7000余趟次、确保了500多个家庭的孩子安全上学。
此外,危急时刻他总能义无反顾冲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05年7月29日,杨春友探望病友时,听到护士说有病人术后急需用血时,杨春友二话没说,马上告知护士,自己志愿献血。此后十几年,他坚持每年志愿献血1至2次,累计献血3800毫升。残疾人陈小飞住院,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他捐出了当月全部工资2600元;每年帮扶贫困学生刘逸飞5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1500元;捐助600元让迷路张大爷回家……工作以来,他累计帮助学生、困难家庭等群体127人,帮扶资金达87000余元。他也先后获得2017年市“四个一批”最美志愿者、2018年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典型、2018年省十佳志愿者称号。
新闻推荐
日前,义安区新桥办事处的志愿者正在向辖区居民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政策。据了解,宣传人员利用悬挂宣传横幅、发放《致全市...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