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春柳正在制作糯米粑粑。
本报讯 (记者 路璐 文/图)2月1日,腊月二十七,雨终于停了,在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15组36号,一丝阳光从木头门缝隙钻了过来,映在汤春柳脸上。67岁的她举起粘满面粉的手,朝丈夫汪德平说道,“看看,老天爷也帮着我们一起做粑粑了!”
在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糯米粑粑是每家每户过年必备的年货,汤春柳家也不例外。她告诉记者,每年秋天是玉米成熟的季节,她总会待自家的玉米成熟后将多余的玉米叶收集整理,趁着太阳天晒干收起来,“过年做的糯米粑粑就得用这玉米叶子垫底,这样又软糯又香甜。”
汤春柳在门前清洗玉米叶的时候,汪德平正“对付”着盆中的面粉,只见他一手将糯米不停地揉捏,一手不停地翻打,这样来回了近百次,才将它们揉捏成团。王德平说,这套“抡夯锤翻打”的技艺,家中只有他才能做的了,“别看这小小的糯米粑粑,也是要一把力气才能捶打,时间短了糯米不烂,时间长了糯米太黏。”
既然是做年味,那么一家人都会出动。已经出嫁了的女儿汪元香也是做糯米粑粑的一把“好手”。汪元香主要负责熬制糯米粑粑的馅料。她告诉记者,自家做的糯米粑粑一般是红豆馅的,红豆软烂甜蜜,配上糯米的清香,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说起熬制红豆馅料的过程,汪元香打开了话匣子。她说,红豆得提前浸泡六七个小时,然后沥干水,放在蒸笼上蒸熟,最后压烂成红豆泥,加入白砂糖,再搅拌均匀,方才大功告成。
准备好了玉米叶、糯米团、红豆馅,接下来就是制作糯米粑粑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汤春柳一家分工合作,先是将糯米揉成一个个大小均等的小糯米团,双手拇指一边按压糯米团中间,食指一边揉捏糯米团四周,直到变成一个“小口袋”,再将冷却好的红豆馅放入“小口袋”中,按压扁平,放入定型器中定型,最后将定型好的糯米粑粑放在玉米叶上。一整套流程下来,一个个形如满月的糯米粑粑就做好了。再将锅里放少量的水,将装满玉米叶粑粑的篾盘置入其中。10来分钟后,一屉刚蒸熟的热气腾腾的糯米粑粑就出锅了,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尝一尝,糯软可口。
采访中,汤春柳告诉记者,自己做粑粑的手艺已经有40余年了。当姑娘的时候,自己蹲在母亲膝旁学做糯米粑粑。粑粑做好后,在每次走亲戚串门时,母亲总会拿起几个放进竹篮。“这可是很珍贵的礼物呢!”说到这,汤春柳稍显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
汤春柳说,旧时候肉贵吃不起,把糯米粑粑蒸一蒸就是一道菜。“如今呢,不愁吃穿。做粑粑当贺礼的人也少了,可不管怎样,这一年到头,糯米粑粑是一定会做的。”望着摆满屋子的糯米粑粑,汤春柳说,这次做了400多个糯米粑粑,准备送给周围邻居和城里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也尝尝鲜!”对于那些已经远离乡村的人们来说,这份粑粑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能勾起一代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对老家的眷恋,承载着浓浓的年味。
聊着聊着,灶上糯米粑粑清新又甜糯的香气弥漫,汪德平立起身来,吆喝着记者:“来,再吃一块!”
新闻推荐
白中安和爱人在打理花草,迎接新春。盛向锋摄■孙飞记者盛向锋笑容挂在脸上,幸福甜在心里。春节临近,在义安区顺安镇境内的义...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