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组工作人员与戴着“光荣之家”绶带的詹敬鹏(左三)及其家人合影留念。
■ 本报记者 姜蕊 文/图
写得一手好文章、拍得一组好照片,工作时全身心投入,不怕劳累,不计报酬。提及年过七旬的詹敬鹏,很多与义安区老龄工作打交道的人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不久前,当詹老家大门上挂起“光荣之家”的牌子时,望着金灿灿的光荣牌,詹敬鹏有些激动,抱着年幼的外孙说,“咱们一起加油,才能配得上‘光荣之家’这几个光荣的字哦!”
“幸福”的荣光
“看着这块‘光荣之家’小牌匾,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一种幸福荣光的感觉。”詹敬鹏感慨地说,因为这块小牌匾,时光将他拉回到1968年,20岁的他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热烈气氛中,成为生产队第一个走进军营的年轻人。全生产队的村民都出来欢送他,脱下老百姓的衣裳,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当晚在横港码头乘坐大轮,踏上了他的军旅之程。
“我始终忘不了紧张的新兵生活,也忘不了野营拉练、实弹射击、新兵训练、三线建设、抢险救灾,更忘不了回乡不失疆场志,解甲犹怀报国心。”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14年的军旅岁月,这段记忆将永远珍藏在他的脑海中。
温暖心扉的光荣牌
5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风华青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虽说我的芳华已逝,但对军人的情感未变。”对于詹敬鹏来说,唯一的纪念就是他保存至今的一套军服、一套棉军大衣、一顶棉军帽和训练新兵时购买的旧樟木箱,搬家15次,扔了很多东西,唯独这些物件他总视若珍宝。
“以前社区的人都不知道我曾当过14年的兵,上次我主动到社区参加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不久我家就被挂上了光荣牌,还送来了新春大礼包,我实在特别感动。”詹敬鹏说,金色牌匾上的红色“光荣之家”四个大字犹如寒冬腊月里的一朵火苗,温暖了退役老兵的心。
发挥老兵余热,多为群众办好事
“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并享受这份荣光,我心满意足了,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最高的精神奖励。”詹敬鹏激动地说,他将做到退伍不褪色,继续发挥老兵的余热,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事实上,詹敬鹏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退休后,他在从事老龄事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军人的作风和品质,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用自己的笔和相机讴歌孝亲敬老先进单位和典型人物,他的笔下有三位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两个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典型,为弘扬孝道文化尽心尽力,发挥余热。与此同时,但凡区里举办大型活动,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因为他要用笔头和相机让更多的人见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新闻推荐
1月16日上午,义安区老体协携手区教体局走进顺安镇城山村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活动中,健身秧歌、健身球、太极拳等精彩...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