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立足产业基础,顺应发展趋势,着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全市GDP、财政收入分别达721.3亿元、135亿元 (不含枞阳县),均为2010年的1.5倍。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6亿元,是“十一五”的3.1倍。
铜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等次,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考核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等次,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发展改革、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
铜陵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事业长足进步。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审。市辖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城市文化社区项目获首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优秀等次,农村文化墙项目获文化部“群星奖”,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铜陵市区域格局迎来历史性变化。2016年适逢铜陵建市60周年,今年1月,根据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决定,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合并为铜官区,铜陵县改为义安区,铜陵城市空间与布局得到优化,城市体量与能级大幅提升。区域发展迎来新格局,转型升级迈上新平台。
在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喜迎建市六十周年、推动“十三五”扎实开局、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铜陵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幸福美丽新铜陵开启崭新篇章,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围绕 “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定位,铜陵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铜陵发展要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增添转型升级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实现群众福祉新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保障,加快打造“四个富有”城市,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
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推进六个方面的战略举措:
坚持创新引领
建设要素集聚、开明开放的新铜陵
改革创新是铜陵的城市品质。铜陵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解放、改革领先。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竞争新格局,更要以登高望远的眼界审视铜陵,更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化改革,勇敢自信地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旗帜鲜明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最大程度地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创新激情和创优精神,让解放思想的时代强音响彻铜都大地,使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惠及铜陵人民。
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推动合铜发展走廊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打造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新通道。
坚持转型发展
建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新铜陵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保持工业强市战略定力,接轨“中国制造2025暨安徽篇”,强力实施“千百十亿”工程,推动“三重一创”建设,打造“一核三圈”特色循环产业生态,向新型工业化强市奋力迈进。加快建设国际铜都,突出高端、融合发展,促进铜产业二次转型,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
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组织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激发产业融合新动力,推动县区经济新跨越。
坚持城乡统筹
建设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铜陵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幸福美丽城市,走出铜陵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构建“一带三廊、三层五级”的城镇空间布局。围绕服务人、吸引人、凝聚人,彰显人文关怀,优化人居环境。突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地下综合管廊、停车设施和微循环道路建设,促进新老城区功能集成、联动发展。
推动城乡交通互联。抢抓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机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岸线资源,加强港口建设,增强长江航道干支联动能力。突出长效化,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部门联动,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和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新铜陵
环境就是民生。铜陵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让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实施城市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一江两岸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着力抓好公路、铁路、河流绿化,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推进长江、河湖水系连通,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让更多河道成为流动水、景观水、洁净水。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行动”,开展源头综合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八大工程”,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绿色永续发展,打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格局。
坚持民生为本
建设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新铜陵
抓实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让全市人民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脱贫,按照省委“六看六确保”要求,扎实推进“十大工程”,深入开展“四大行动”,着力补齐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短板,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社保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三医联动”,推行医疗集团化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等模式,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以文化人
建设文明诚信、崇德向上的新铜陵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创新型文化强市,使城市更有温度、更有风度、更有气度。
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特色化发展高中教育,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巩固扩大均衡教育成果,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深入打造“好人之城”,不断提升铜陵的精神海拔。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金扶持、评先评优、信用评估等领域,全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闻推荐
近日,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红的带领下,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造甲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轻车简从,冒雨赶往铜陵县,参观学习该县创新农村文化载体,利用农村“文化墙”,有效传承现代文明,用文化风景扮靓美丽...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