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义安新闻 > 正文

王涛从寄醉园里出来与柳新生问溪访友去恒河黎明柳新生

来源:新安晚报 2016-03-25 17:58   https://www.yybnet.net/

王涛从寄醉园里出来与柳新生问溪访友去。

恒河黎明柳新生/作

李白诗意图王涛\作

王涛寄醉园内的问溪亭。

柴门一开老友来。

柳新生的半柳居来了新加坡客人。

王涛与柳新生踏看老街。

□本报记者何显玉文/图

两个青年在追求绘画艺术的征途上,都有过刻骨铭心的记忆,幸遇到师长前辈的扶持。王涛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1972年春。

当年省美术工作会议在铜陵召开。当时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美协主席赖少其找到柳新生、王涛,让他们当晚找一本《铜陵县志》给他。次日清晨,两人惊奇发现,会场墙上挂着赖老写的李白在铜陵所作的诗。赖老说,“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开会的铜陵五松山是个什么地方吗?”即兴朗诵了李白在铜陵写下的《秋浦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赖老还组织郭公达、朱修立、张建中、柳文田等人,以李白写铜陵的诗为意境,现场创作一组作品。

会议期间,赖老看了王涛与柳新生二人的画,大加赞赏。赖老给王涛题“墨香”“人贵有自知之明”,将李白《秋浦歌》等诗书写后送给柳新生。5年后,安徽省美协抽王涛到省城

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全国美展创作,赖老见到他创作的《最后一碗炒面》时,大声说:“王涛这张画选上了。”王涛不安地说:“赖老,我连名章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呢。”“我来给你刻。”赖老说。

柳新生浪漫性格从一件事情上可看出一二。

十年动乱后,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水彩画联展,邀请柳新生进京出席开展仪式。他问文联领导:“我不去北京,省下的路费给我去新疆写生用,行吗?”领导大为感动,当即表示支持!从新疆写生回来,他才从别人那里知道,自己的16幅水彩画布展在第一位置。

1986年,已是安徽省书画院院长的王涛首次出版《王涛人物画》,刘海粟先生题写书名,他让柳新生撰写前言。唯有

朝夕相处的柳新生才明白王涛一路上走来,内心是如何挣扎!柳新生在《半个王涛》中情不自禁称赞,“王涛是个爆发力很强的艺术家,他的灵魂里潜藏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一种不凡的气势,只有找到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形象,才可能自由地舒展他的双臂。”

在这个露出春的生机季节里,新加坡妇女艺术协会会长林秀鸾女士,联合

国官员、经济学博士黄玉武等五户家庭的十位古稀老人,专程结伴来到中

国,寻访他们二十多年前认识的两位画家柳新生、王涛。他们发现这两

位有着兄弟般情谊的白发老者,如今一个栖居在查济许溪南岸依山

形而建的半柳居,一个生活在北岸沿溪垒成的寄醉园,隔溪相望。

仿佛梦境一样,主宾围坐在炉火旁,品着祁门红茶,倾听柳新生、王

涛两位画家传奇的身世和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

(一)

今年79岁的柳新生是中国著名水彩画画家,他将中国画元素融入到水彩画,给中国水彩画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气息。他从1984年起担任全国美展和全国水彩、水粉画展评委,一直持续了23年。

小他5岁的王涛,1981年从浙江美院研究生毕业后,担任安徽省书画院院长、省美协副主席,1989年当选中国美协理事。年过古稀后,他被选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界是位翘楚级人物。

抗战烽火燃起时,江苏武进乡下一个柳姓木匠挑着一担家当,搀着将临产的妻子逃难异乡,途中妻子在猪圈生下了儿子。猪圈外一株柳枝新出,木匠给新生儿取名“柳新生”。到上海后,柳父靠做木匠活养家,节衣缩食让儿子读书,后又供他到美术所拜师学画。柳新生19岁那年,随将调往合肥的老师到大别山写生,当时接待的官员很欣赏柳新生才华,邀他到《安徽文化报》做美编。动乱岁月,他被下放到铜陵工作,有人听说他会画画,便派他到《铜陵报》当摄影记者。

王涛的父亲在芜湖后家巷内买了一座老屋,前后居住的都是大户人家。老屋的阁楼便成了儿时王涛的书房和画室,阁楼方窗,一色的青瓦,一片蓝天,伴着他那一帘艺术幽梦。或许是那阁楼窗户内外,或许是淳良里那家裱画店,他开始学画,时常画到深更半夜。后来他考进省城一所大学,离开了老屋。大学毕业后分到皖北农村教书,几年间黑发几乎落尽,历尽艰难调到了铜陵县文化馆,窝居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默默地度过了十个春秋。

(四)

追求艺术的道路注定是寂寥清苦的,唯有执着前行、又勤于思考,才有可能迎来新机。

柳新生常带青年画家到江南写生。他发现查济沿溪水两岸,正如明朝查绛所描绘的那样,“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三溪逶迤绕每户而过,溪水叠瀑式地流淌,沿溪错落有致地建有各式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一座座青藤萝蔓缠绕、浸透沧桑的古石桥,远望犹如一帘薄纱轻披溪水之央,与两岸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祠堂、宝塔、凉亭,遥相呼应。他迷上了这个山村,邀来老伙伴王涛一起写生创作。

他们意外获悉当地撤并乡镇,空出一处乡政府房子,稍加改造就可作为画家食宿之所。柳新生邀请全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副主任王维新、杭鸣时和罗宗海等名家来查济写生创作。他组织安徽水彩画坛青年画家高清泉、汪昌林、王彪等人提前来写生,等名家来时,指导讲评。画家来了走,走了来,查济农民将自家老屋改造,接待慕名而来的画家和美院师生。

画家村渐渐有了模样,柳新生请画家顾美琴给远在广州的赖老打电话,请他为查济画家村题名。如今,查济村口一块巨石上,就刻着赖老题的“安徽美术家村”。

光阴荏苒,流水如斯。柳新生、王涛相继退休了。柳老古稀那年,有人提议他办一次个人画展,出出画册。他不愿花钱图虚名,却在查济许溪南岸买下一块空地,依山造屋,临水置景,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窗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格局。“半柳居”初成时,当地百姓见古稀老画家扎根于此,遇见古件旧料,主动送来半柳居。农民们不要钱,只喜欢这位白胡子老先生的画,家家户户以拥有柳老作品为雅事。

王涛选择了与半柳居一桥之隔的北岸,建一处院落——寄醉园,将溪水边茶亭取名“问溪亭”。王涛问溪,或许在“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或许此生仍要继续与老友柳新生交流下去,汲取新知。他曾写过一篇《我从老屋开始的梦》的文章,称当初走出“老屋”,开阔眼界与见识。如今产生“走回老屋”想法,在老屋读读圣贤书,研习中国画,给身心找一处安宁之所,偶尔三五好友,小酒一杯,侃一段老屋轶事,笑一笑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柳新生与王涛送别新加坡这群古稀客人,炉火还有温度。他们默默听着《春光美》。或许他们在告诫自己:要静下心来,趁春光正美,潜心创作一批精品画来……

柳新生在炉边烤山芋。

(二)

酷爱西方水彩画的柳新生,将铜陵新华书店能买到的西方绘画图书都买光了,还托亲友从上海淘些旧书寄来读。大学里学的是中国画的王涛,在《安徽日报》等报纸上不断发表作品。两个受东西方不同文化艺术影响的年轻人,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认识了。

那时王涛住在长江边,两个人来往时要走一条很长的僻静山道。清贫的日子里,他们悄悄讨论凡高的激情,高更的原始,蒙克的呼号,席勒的宣泄,谈论着克里姆特和莫迪利安尼,毕加索和马蒂斯。当然,也谈中国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赵无极、林风眠……他们燃烧的青春里,仿佛偷食了艺术伊甸园的禁果,有着内心世界的骚动,也使他们承载着对艺术觉醒后的诸多煎熬……

江南四季美妙的自然风景,在年轻画者心海幻化为七彩世界,他们坚持写生,练就了扎实的造型能力。王涛《斗湖歼敌》连环画出版,大受欢迎。柳新生将中国画的水墨韵味用到水彩画创作中去,引起中国水彩画坛的关注。许多年以后,王涛将中国写意人物画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中国写意人物画代表人物,他坦承,自己的中国人物画背景画面,更多的是受到柳新生等水彩画名家的影响,既有写意情杯,亦有泼彩快意。而年届八旬的柳新生抱着“重新出发”的年轻心态,开始用水彩、油画画起人物,还画起中国画。

他们一路上并肩走来,很多人认为他俩情趣相投,才友谊长存,而忽略了两位艺术家虽术业专攻方向不一样,却能彼此从对方的艺术实践中汲取长处,运用到自己的绘画艺术中去。柳新生对林风眠等国画名家崇拜至极,用心揣摸中国画中笔墨、线条及人物画法。王涛则站在东方艺术的大地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西方艺术家的某种激情唤起了长期沉睡于他心底的真实感情,溶化到他的东方式的笔墨线条之中。或许,探索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彼此的艺术成长,这才是他们友谊之树长青的基石!

新闻推荐

农村“沉睡资产”将有效盘活

安徽拟全面启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未来将成农村信贷主要模式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涛从寄醉园里出来与柳新生问溪访友去恒河黎明柳新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