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桥蒙娜丽莎彩色稻田画。
犁桥亮丽的稻餐车。
游客在参观犁桥民宿。
《艺响青春》雕塑极富现代感,吸引孩子们驻足围观。
犁桥美术馆。
网红泡泡屋·野奢酒店吸引市民好奇的目光。
明塘春景、梦荷夏忆、乡野秋实、古桥冬韵。
伴着冬日暖阳,我们顺着一条宽阔的乡间水泥路,掠过两排高大笔直的水杉树,犁桥村宛然浮现。尽管是冬季,但一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俨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一望无际的稻田旁矗立着接二连三的人像雕塑,当记者拿起相机去拍照时,过路的乡亲们总是热情地停留下来唠嗑:“春天来拍,大片的油菜花;夏天来拍,连片的荷叶;秋天来拍,那能拍到艺术的稻田,从高空中看就是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现在是冬天,就去我们家房前屋后拍,也是五颜六色。”
果然,记者来到村口,只见俏皮的小熊卡通雕像赫然在目,慵懒地坐在石桥上,憨厚地与每位游客打着招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的田地种出了艺术。”村党支部副书记钟昆仑自豪地说。
走过犁桥的“前世今生”
沿着干净平整的村道挪步向前,雕塑、墙绘、公共艺术作品鱼贯而出,通过巧思融入乡村。
湖畔,一间明黄色的小屋让我们停下脚步。原本一幢砖瓦老屋,如今化身成滨水咖啡屋。沐浴着阳光,品尝着咖啡,关于犁桥的前世今生,钟昆仑娓娓道来。
犁桥是典型的江南圩区水乡,犁桥古名“犁耙桥”,因村口一座古桥而得名。据说当地人善于制造犁、耙等农具,故名犁耙桥,后来又慢慢演化成犁桥。村民们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养殖鱼虾,种植莲藕、红菱等水生植物,信守着“靠水吃水”的生存方式。
然而,一代又一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移居城市,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荒废。尽管村内“小桥流水人家”,却寂寥冷落、默默无闻,成为“空心村”。“村里流传一句老话:十年倒有九年荒,都是泥路,下雨浑身泥,晴天一身灰。但近年来,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艺术季落地犁桥的根本原因。”钟昆仑回忆道。
如今的犁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饮用水接进了城市管网,变压器的容量也增加了,大功率电器也不怕带不动了。“硬件设施基本建好了,年轻人也愿意留在家乡,或者从外地回到家乡。但是,农村缺少情调,生活品质不够。”钟昆仑继续说道。
怎么把乡村内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来,找到村庄的特色,并且呈现给村民、游客和社会?市文旅局给犁桥村想出一条全新路径——艺术振兴乡村。
通过各种渠道和努力,市文旅局找到了梁克刚艺术场馆设计团队。这支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乡村设计,实践经验丰富。2018年,一群艺术家的到来,点燃了一座乡村的艺术激情。
墙绘《艺术振兴乡村》,是犁桥用艺术点亮乡村的开端。慢慢的,小村庄的风景越来越美,原来简陋的白墙被重新设计,绘上了荷塘月色、乡村美景、春播秋收;造型各异的雕塑、迷你文化设施等,穿插在乡野和房前屋后,浪漫且不突兀;依托宽广水域、闲置民房、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改造的造型别致的美术馆、图书馆、咖啡馆等,点缀在水面和稻田之中,自成风景且耐人寻味。
数月内,村子画风大变,村庄美了,浪漫了。
看月朗星稀听蛙声一片
漫步在浪漫的犁桥,瓶瓶罐罐化身为花瓶,闲置的箩筐做成灯罩,废旧桌椅做成的雕塑,一墙一文化,一景一特色,一物一乡愁,艺术气息弥漫在犁桥村的每个角落。
犁桥村中心有一片水域宽阔的内湖,湖心漂浮着一条折纸造型的“白船”,号称世界上最小的美术馆,展厅仅设5平方米,放一件大咖的画作或是装置作品,定时更换。著名艺术策划人梁克刚自豪地说:“‘水上美术馆’在田原艺术季一亮相便刷爆了‘朋友圈’。”
说起田原艺术季,是由一场秋季稻田宴拉开的大幕。“饭桌就设在稻田里的空地上,游客和村民围坐着,身旁是金灿灿的谷堆。稻子现场收割,脱粒成米,通过蒸饭器蒸熟,立马上桌。蔬菜是村民自家种的,黄鳝、河虾等河鲜应有尽有。坐在空旷的稻田里,吃着自家产的食材,那叫一个舒坦。”钟昆仑说。
伴随稻田宴的是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演出:朴素的音乐人,在犁桥村的稻田里、院落旁、谷场边,带来浪漫文艺“不插电”的周末;寒冬里,诗人学者“围炉诗话”,同台“炫诗”。
“稻田与大地就是舞台,舞蹈家跳舞、诗人朗诵、音乐家演奏、民间艺人唱大鼓书都在田里,蓝天白云和金黄稻浪创造了最打动人心的演出。”在梁克刚眼里,犁桥就是一个天然的艺术馆。“乡村可以是文艺的、浪漫的,这片金色的土地将激发艺术家奉献更多的灵感,回馈大地。”他说,艺术家们的审美趣味和创新能力帮助乡村展现全新的面貌,带动就业和致富,从而真正赋能乡村、滋养乡村。
在艺术家紧锣密鼓的创作下,40多个艺术景点渐次呈现。民宿“网红泡泡屋”是其中的得意之作。这座透明的房子共有两间,一间卧室,一间卫浴。置身其中,白天宛如置身田野,夜晚璀璨星河如画卷般舒展;晴天感受阳光的抚慰,雨天倾听雨点的音符;春天隔着透明气泡,身边稻田仿佛触手可及;夏天伴着蛙声,看月朗星稀,枕着星河入梦。
在这里,满天星辰、整片天空都是你的。
艺术集聚人气带旺财气
每日早起,窗外是一片绿意,对着稻田听清脆的鸟语。步行一两分钟的路程,来到湖边,晴天时蓝天白云,下雨时云雾缭绕。田间地头,乡亲们多在劳作,各忙各的,在路上遇到,大家会热络地打着招呼。这就是犁桥村民宿的魅力。
路过一家“钟桥里客栈”,屋前50个蒸笼组合成的大屏风,吸引我们停下脚步。77岁的钟前来邀请大家进去歇脚参观。旧鼓和木盆叠加就是床头柜,小渔船和抽屉摇身变成灯罩,雕花设计的木门和隔窗古典韵味浓郁,老式的砖瓦房变成了风格各异的“三室一厅”精品民宿。“屋内的装饰,是犁桥村民老物件的重新组合排列。” 犁桥村项目负责人何玉新介绍。
钟老笑嘻嘻地说:“刚开始和我们说在稻田里面开宾馆、办音乐会,我们觉得不靠谱,没想到后来真办起来了,来的人还那么多。”钟老是第一批把自家的空房租出去,改造成为民宿的,他觉得现在的犁桥值得人留下来住一晚,更值得人再回过头看一看。
钟老玩笑地说,正因为自己思想“前卫”,不仅家里美了、热闹了,每年7000多元的租金更让腰包“鼓”了。“2018年至今,犁桥村游客接待近5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旅游年收入更达750万元。”钟昆仑说道。
艺术为犁桥集聚了人气,更带旺了财气。“现在好多城里人愿意长途跋涉去一个遥远僻静的乡村,看看与钢筋水泥森林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给犁桥村打造艺术村的思路。”在市文旅局局长徐常宁看来,政府是平台的搭建者和先期的引导者,艺术家是主创,村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如果政府先期不做出示范效应,就没法激发村民后期的积极性。但光靠政府投入,项目就容易变成无源之水。艺术吸引了游客前来,但传统的钓鱼采摘和吃些农家饭菜还远不够。要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才能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于是,乡村精品民宿成为繁荣乡村经济的有效抓手。
犁桥第一批改造的民宿有三家。房子是向老乡租的,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房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泥屋。装修和设计费用由财政承担,后期再安排专人管理。设计师在保留老房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从内部空间分隔、家具配置、屋内软装着手,设计出文艺的调性。
“有了民宿加持,村子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现代艺术的综合体、文艺生活的全链条,通过注入外来消费解决村民营收问题。”徐常宁认为,改造民宿对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政府先期注入资金做出两三个样板来必不可少。但等市场成熟了政府还是得慢慢退出,交给市场运作。“一旦后期游客多了,村民自己和一些社会资本开民宿的热情就高了,那时候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就愿意回到乡村,开饭店、卖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经营民宿……创业挣钱,还能享受天伦之乐。”徐常宁说。
如今,短短两年时间里,犁桥民宿已达十多家。
以艺术为支点 撬动乡村振兴
“我现在很幸福。”钟老爽朗的笑声萦绕在耳旁。当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
离开钟老家,沿着湖边走,家家户户门前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村民钟应岩正在给自家种的白菜、萝卜浇水。“要买菜吗?”看到我们来,钟应岩热情地招呼着。自从打造艺术村,他就和乡亲们开始种菜,“别看我种的就两分地的蔬菜,卖给游客,一年能挣个3000多块钱”。
采摘新鲜的蔬菜,找家农家乐,经过精心的烹饪,美味的时令蔬菜就上桌了,搭配村里养的鱼、鳝、虾,便可以大快朵颐了。
这家农家乐的老板陈江水,曾在外打工十余载。在他的脑海中,多年前的村庄破败而落后,村民只能循着田间小道出行。而后,再回到家乡,“梦里水乡、古韵犁桥”名不虚传。在政府扶持资金的帮助下,陈江水最终利用自家房屋开了犁桥村第一家农家乐。从最初的3个包厢,到后来扩大规模、承包明塘供食客垂钓休闲,陈江水的农家乐越做越大,收入从过去一年四五万元到如今营业收入20余万元。
“不仅陈江水,许多村民们也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甜头。通过自己创业,在村里就业,我们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19000元,增长到目前的近24000元。”钟昆仑说,在犁桥,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乡村风貌,更成了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艺术季阶段性地结束了,但梁克刚固定团队的10个人留在了村里,吃住在村里。“我们正在想点子,开酒吧,办集市,开展研学、艺术展览、田原艺术等,用传统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把人气聚集起来,计划三到五年,人流量达100万人次,不仅把乡村变得美丽时尚,村民还能切实获益。”说起金点子,何玉新滔滔不绝,铜陵交通便利,辐射周边的长三角都市圈,希望提起艺术乡村就能想到铜陵。
“犁桥村只是一个开始。”市文旅局局长徐常宁说,与梧桐花谷深度融合的钟鸣镇水村村、拥有“漂亮的房子”的钟鸣镇金山村等都有良好的基础,下一步会将通过开展艺术季,打造艺术村,让艺术乡村串成线连成片,吸引更多艺术家参与,招揽更多游客,久久为功,形成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亮丽局面。
落日余晖,我们带着不舍踏上回程的路。路旁正在进行河沟清淤的村民笑着大声地说:“村里打算建河道景观,过几个月,我们村又会大变样,一定要再来?。”
●吃喝玩乐线路通:村口→接待中心(特产)→村猫田狗饮品店→明塘故事民宿→湖畔咖啡→犁桥美术馆→钟桥里客栈→居有竹客栈→乡酷展厅→白夜精品民宿→彩虹桥→湖畔艺术图书馆→小金阁→犁桥印象·犁桥菜→“稻”餐厅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李莉采写,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周峰摄
新闻推荐
铜官区西湖铜艺小镇客厅(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创新小镇一隅。铜官区西湖铜艺小镇风光秀美,景色迷人。多...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