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铜陵的吴女士接到一个电话,称她涉嫌洗钱,要求将个人账户输入“官网”进行登记,结果被骗12万多元。
7月24日下午5时许,铜陵市长江路派出所接市民报警,称自己被骗十几万。原来,当天上午,吴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吴女士,她的信息可能被泄露,身份证被他人开了一个账户,该账户涉嫌非法洗钱。听到这个消息,吴女士顿时慌了神,对方声色俱厉地告知吴女士如要证明清白,必须要秘密配合其工作。
随后,对方发来一个“公安官网”的链接,并告诉吴女士要想洗脱嫌疑,必须将自己所有账户信息在该网站上进行登记。惊慌失措的吴女士点开链接,主页面出现司法机关官网等字样。她信以为真,一步步按照电话那头的“警官”提示,将家中几个账户信息一一填入,并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也发给了对方。对方收到信息后,告知吴女士耐心等待消息即可。
令吴女士意想不到的是,她等来的却是一个“噩耗”。吴女士随后收到手机短信,显示她账户里十多万元“不翼而飞”,这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为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吴女士连忙带着女儿来到银行将自己名下所有账户冻结。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后,发现吴女士名下账户中有三笔金额于下午4点04分被转出,其中50000元、49900元被转入到一个农业银行账户内,另外一笔27000元被转入到一个中国银行账户内。
吴女士不能理解的是,自己根本没将密码和账号给对方,怎么钱就不见了?民警向吴女士解释道:诈骗分子通过诱骗吴女士进入假冒的司法机关诈骗网站,盗取吴女士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进行所谓的“账户登记”。表面上,在网页上输入银行卡信息进行“登记”,不涉及转账;但实际上,受害人进入的网页是诈骗集团设置的虚假网页,目的是为了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骗子获取银行卡信息后,立刻通过验证码进行转账。听到这里,吴女士才恍然大悟,十分悔恨自己轻易将验证码转发出去。目前,该案件已移交刑警支队作进一步处理。
警方提醒:当接到“公检法”的陌生电话,一定要记住五个“绝不”: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相互转接电话;绝对不会通过电话调查处理违法犯罪行为;绝对不会让公民个人上网查询通缉令或逮捕令;绝对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绝对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施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余国章
新闻推荐
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开展全市酒店、宾馆行业垃圾分类检查
本报讯(李莉叶静)为进一步落实铜陵市酒店、宾馆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7月24日、25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对全市酒店、宾...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