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莉
近年来,铜陵市以健全信用监管制度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行业信用监管实践为支撑,以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诚信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城市信用监测”11月份排名中,铜陵市在262个被监测地级城市中位列第46位。
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建成地方特色信用平台。铜陵市已建成以市级平台为总枢纽,一县三区子平台为节点的全市一体化平台。平台自2017年11月上线以来,归集信用信息4.5亿条,累计查阅量234余万次,有效破除县区间、行业间信用数据区域壁垒,实现全市范围内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并为全市重点人群建立了信用档案,为进一步开展信用应用和制定信用场景做好了铺垫。
以“信用+监管”为重点,构筑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金扶持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广应用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对62类联合奖惩对象落实40余项联合奖惩措施。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进行了系统对接,将联合惩戒嵌入市级部门各个业务办理流程中。通过信用评价,帮助6家信用良好企业签订3400万贷款。
以“信用+文化”为抓手,构建铜陵的诚信品牌。建立诚信文化宣传常态化和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各行各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消费者满意店铺”等诚信主题活动。广泛宣传铜陵市的诚信企业、诚信人物、诚信事迹,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铜陵学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设了《信用管理》和《现代征信学》两门课程,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
以“信用+服务”为导向,促进营商环境优化。铜陵市在全省率先试行“负面清单”外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制度,统筹政务服务、多规合一等平台,搭建工业项目加快落地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项目准入、实施、验收等服务,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限由原来近5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以内,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以“信用+奖惩”为手段,增强全社会守信意识。通过联合奖惩措施,企业在招投标信用评价中“宁罚百万、不丢一分”,主动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履责纠错。目前,铜陵市通过信用修复的企业共92家,被修复企业累计获得贷款6000余万元。
以“信用+信贷”为契机,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用等级扩大产权融资。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发布“红黑榜”数据17000余条,联合惩戒案例2000多条。强化大数据分析,形成风险报告,及时推送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同步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严惩失信被执行人,降低信贷风险。
以“信用+联合”方向,推进信用联合奖惩跨区域跨行业应用。铜陵市与安庆市在2018年12月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协议,共享两市诚信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国好人等守信名单数据,以及失信被执行人、严重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严重失信名单数据,促进两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归集和深度应用。下一步铜陵市将与宣城、马鞍山等市探索市场监管、招标投标等工作信息共享和联动奖惩,共同打造区域间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一张网”。
城市信用体系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信用惠民”,铜陵市将以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为保障,推动“信用铜陵”建设向纵深发展,营造更为优良的信用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推荐
铜陵交警支队积极打造“法治交管”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