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铜陵新闻 > 正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选择 铜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探索

来源:铜陵日报 2018-02-09 10:28   https://www.yybnet.net/

自2009年铜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市委市政府就将如何推动铜陵转型发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问题提升至中心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铜陵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从而解决城市软硬环境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因铜建城,因铜创城———转型发展的条件

1953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在这里诞生,她向世界庄严宣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炼铜厂,在铜陵建成投产。自此,这座以铜立市的城市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中国铜工业多项第一:第一次采用工业化提铜技术、生产了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个发明转炉和第一座转炉渣浮选试验厂等,可谓是“三千年炉火照天地,六十载风雨铸辉煌”。但是在为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还遗留了不少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二是粗放的开采方式造成铜的质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环境破坏严重;四是资源枯竭。

铜陵这座城市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这座城市更有秩序、更加规范?如何让城市更洁净、更美丽?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市委市政府认为,要改变的不仅是铜陵的产业结构,更重要的还要改变城市的面貌。200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市等“五城联创”的战略。2015年荣膺第四届创全国文明城市。在这样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创建过程中,铜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围绕创新驱动,着力改善城市软硬环境———转型发展的选择

(一)创新软环境建设使软环境更硬。首先,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一是构建高位推动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委副书记领衔文明委常务班子,单独设立市文明办,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二是构建城乡联动机制。铜陵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以百家组织大联建、百名干部下基层、百个项目促发展、百件实事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四百”工程。三是构建常态驱动机制。针对县区和主要创建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周考核、月测评”制度,每周考核、每月排名、每年总评,同步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和约谈制度,真正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有效保证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其次,创新举措确保成效。一是用身边好人树立精神坐标。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五推荐、五评选”铜陵好人活动,从最基层的楼栋开始,由居民投票评出“楼道好人”,并向小区党组织推荐,再依次开展“小区好人”“社区好人”“县区好人”“铜陵好人”共五个层次的推荐评选活动,让“好人”事迹感化群众、教育群众。二是用公益宣传凝聚道德力量。市属“一报两台”拿出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常年开设“德耀铜都”“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专栏专题,持续灌输“三个倡导”基本内容。三是用志愿服务传递友善新风。推动全民志愿服务行动,重点围绕志愿者注册登记、活动记录、星级认定等方面建纲立制。

(二)创新硬环境建设使硬环境更优。首先,创新城市建设为民谋利。一是加强城市功能完善。在道路设施上,建成铜黄、沿江高速并形成互通,宁安城际铁路、京福高铁建设快速推进,区域交通枢纽作用日益显现。在旧城改造上,完善主城区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先后建成市体育馆、市群艺馆、市博物馆,累计实施6万户棚户区改造,改造提升64个老旧小区。二是加强民生工程投入。在创城过程中,铜陵注重把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将财政投入、公共资源、工作力量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三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铜陵于2013年11月启动“三线三边三小”整治工作以来,坚持以绿化提升和森林增长为纽带,以矿山复绿和码头、非码头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治脏、治乱、治污、植绿行动,先后开展了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市际周边、城乡周边、港口岸线环境整治千人大会战等活动。其次,创新群众平台为民服务。一是构建群众联系平台。铜陵将文明创建和造福百姓有机结合,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社区、联系路段开展创建督查以及百家单位千名领导干部进万家等工作机制,根据市民论坛、行风热线、市长信箱中所反映的问题,带着问题走基层,带着责任解民忧,创建工作逐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民众、了解民情、聆听民意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构建群众文化平台。在国内首创公共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结合体———市图书馆新馆。深化书香铜都建设,创新图书阅读供给模式,打造“市民读书、政府买单”点读平台,2015年建成首批1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逐步延伸覆盖乡镇、社区、酒店、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和医院、救助站等公益性场所,丰富拓展个性阅读、数字阅读、便民阅读等功能。三是构建群众服务平台。铜陵一直将政务环境建设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标准,大幅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铜陵行风热线”每天约请相关部门走进直播间与市民连线交流,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与此同时,铜陵不断加强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广泛开展“百企千人评窗口”活动和“窗口行业微笑服务”活动,擦亮了铜陵的对外形象和窗口。

三、围绕巩固深化,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品质———转型发展的未来

2015年2月28日,铜陵戴上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2017年11月14日,铜陵市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铜陵“创城”的成功昭示了铜陵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的信心、决心与恒心。但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铜陵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关键是要抓好“三坚持”和“三推进”。

(一)以“三坚持”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一是坚持经济支持。铜陵市文明创建工作离不开工业发展构筑的强大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强大的物质基础,今日铜陵就不可能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因此,铜陵市财政应继续对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坚持政策连续。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对转型发展的高瞻远瞩以及十年如一日在创建政策方面的坚持,就不可能有今日之铜陵。三是坚持重点突出。文明创建的核心是人,因此要突出对市民的价值引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实施铸“魂”工程:一是实施铜陵好人深化行动;二是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三是实施文明风尚培育行动。

(二)以“三推进”深化文明创建成果。一是推进全领域创建。要向薄弱领域深化,向滞后区域深化,向短板环节深化。以更加从容的心理,抓细、抓小、抓常;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整治不足,完善提高,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全区域迈进。二是推进长效性创建。将过去创建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下去,做到各项活动更严密、各项考核更严格、各项纪律更严明,把突击变成常态,把应急变成长效。例如“周考核”“月测评”制度,以此作为铜陵文明创建水平常态化的重要“法宝”。三是推进高标准创建。要坚持标杆再提升,按照“一个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建设三个城市”的总要求,推动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

(课题组成员:凌涛余宏)

新闻推荐

横港地区城市水源地保护建设一期工程完工

本报讯(陈淑静徐正义)2月5日下午,横港地区城市水源地保护建设一期工程现场,1000余米长的脱水混凝土园路已全部浇筑完成,并铺上了保温层,防止低温冻害。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自该工程去年10月下旬启动以...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开年忙生产2018-02-08 13:43
评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选择 铜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探索)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