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军平 冯洁 袁欣
农村彻底告别贫困的必由之路在于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通过“三变”改革的顺利推进,铜川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权属逐步明晰,成员资格全部认定,更是实现了从“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早在2018年10月,全市359个行政村就全部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而使铜川成为陕西省首个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的市。2020年消灭了经营收入“空壳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051万元。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铜川打破了集体经济的“空壳”后,“输血”与“造血”一起抓,通过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激活农村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曾经一度深陷贫困的山沟沟发生了巨变。
宜君东部塬区的苹果已成熟,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通讯员 刘晨松摄
小蘑菇成就致富大产业
阿庄村蘑菇产销两旺
9月13日,虽然已是初秋时节,但太阳依旧火辣辣的,在印台区阿庄镇阿庄村的百亩食用菌产业基地,一条蜿蜒的小河缓缓流过,45个大棚外不断有喷淋系统给大棚洒水降温,两名戴着手套的村民正在棚内忙着采摘平菇。
2020年底,阿庄村引进陕西信亿德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规模化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群众不出家门增收致富。通过分红、入园务工、合作种植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现在蘑菇每天销售量为3至4吨,畅销浙江、西安、广州、青岛等省市和地区,每天营业收入1.8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00万元,目前村上计划扩建二期大棚40个。
除了蘑菇产业外,阿庄村扭住“三变”改革这个动力源,大力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出“一心一社两队”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建了养牛场、光伏发电站、建筑工程队、农贸市场管理队4支经营性生产队,按照“村监管、户受益”原则,以“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模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使村集体经济积累从无到有,实现50余万元收益。同时,通过政策分红、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土地流转等途径带动全村1330人增收致富,成为印台区首家为所有村民分红的集体经济组织。
“村民通过入股分红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实现了在家门口有钱挣、有事干。2020年,阿庄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62万余元。”阿庄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强对村上集体经济的发展信心满满。
念好“互联网+”里的生意经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9月10日凌晨4点半,新区咸丰路街道野狐坡村美团优选耀州网格仓配送中心灯火通明,30多名村民在对生鲜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分拣、打包和装箱。
48岁的野狐坡村4组村民张秋莉,从去年11月起就在村上的美团优选耀州区网格仓负责送货,每月能收入六七千元。“之前干保洁,收入低还离家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能照顾老人。每天只上半天班,中午回来还能忙些地里的农活,实在是好得很!”她对这份家门口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位于野狐坡村的铜川市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占地约18亩,总投资1200万元。为满足当地农副产品对仓储、运输配送的市场需求,该项目与京东云仓合作经营(目前美团、韵达、橙心优选等已入住),既提升新区乃至整个铜川市农产品销售的科技含量及仓储质量,又降低物流成本,帮助富余劳动力及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累计吸纳劳动力300余人,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7万元,实现年产值6000万以上。
在新区,人们常说“南樱桃,北葡萄”。樱桃说的是陈坪村,葡萄指的就是野狐坡村。野狐坡村有30余年的葡萄种植历史,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后,村上现有优质葡萄园1000余亩,并注册了“牛耳山”品牌,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起初村上集体经济要发展什么主导产业,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宋双峰可是动了一番脑筋。考虑到距新区只有3公里的地理优势,他便想到了通过“互联网+”服务新区的新型发展模式占领先机,发展仓储物流。“村上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仓储物流和葡萄种植,共吸引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100余万元。”宋双峰说。
抱团发展生猪代养带来“新希望”
偏桥村向村民普及生猪养殖知识宣传牌
“自从村上集体经济发展后,村容村貌变化大得很,村民手里有了钱,心也齐了,再没有打架嚷仗的,在城里买房的人也多,全村有40多辆小汽车呢。这几年,出去只要说是偏桥的,其他人都羡慕得很。”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宜君县彭镇偏桥村53岁的村民田王平竖起大拇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偏桥村现有村民114户,408口人,耕地967亩,村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小。过去村上经济基础薄弱,是宜君县数一数二的贫困村。2017年12月,偏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114户农户、14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利用县级涉农资金并吸收贫困户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是成立了,可到底发展什么主导产业让新上任的村领导班子犯了难。
偏桥村党支部书记马军利和村干部经过多方调研,结合村里实际,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养殖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造血”。
得知上级给贫困村有政策,2018年8底前建成年存栏500头的生猪养殖场,给奖励50万元。“说实话,当年我们就是奔着这50万元奖励去的。但一开始村民顾虑很多,不愿养带毛的,说这些东西风险大。”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宜君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希望集团,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发展生猪产业,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生猪代养育肥,新希望集团供仔猪、饲料、技术、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有了公司包销包卖,村集体只负责养殖环节,每公斤保底给2.3元,这种合作模式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也把养殖产业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转眼间,到了2019年2月份,第一批500头生猪出栏就挣了10万块钱。看到养殖势头这么好,村上紧接着便扩大养殖,2020年6月建成年生猪存栏1400头,出栏2800头的养殖场。现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已建成光伏基地一座,生猪育肥舍6栋,带动彭镇贫困户115户322人。实现集体收入114万元,为群众分红20.5万元,2019年还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福利,2020年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200元福利。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偏桥村在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按照宜君县四连驱动“支部连建、产业连片”的工作要求,打破村集体经济组织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带动王沟湾村、东村、赵塬村、西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联合投资500万元,建成年出栏6000头育肥猪舍,打造出全县唯一的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一个产业、依托一支团队、培育一批能人、富裕一方群众的“五个一”生猪代养长效机制扶贫模式。
为了使生猪养殖产业能持续发展下去,偏桥村还打算在养好生猪的基础上,再建一坐年产5000吨至10000吨的有机肥厂,从而使猪粪变废为宝,为村上及周边村万亩苹果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苹果品质作出积极贡献。
多种模式谋发展 山沟沟里“种太阳”
光伏发电给村民带来“阳光收入”
走进印台区红土镇北神沟村,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路旁的格桑花摇曳多姿,不时还有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为提高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北神沟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强村富民路。
在北神沟村,占地面积16亩的北神沟村光伏扶贫电站,1408块电池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源源不断地把大自然取之不尽的光能转化成电能。北神沟村村集体经济光伏扶贫发电站,总计32个阵列,电站总功率387千瓦,覆盖全村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年发电量约42万度,实现收益35万余元。
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北神沟村成立了北神沟村经济合作社,并实施生猪养殖项目。并于2018年5月开始投产,为了给村集体经济多上“几道保险”,合作社和正大集团根据市场情况签订保底价购销协议,对村集体经济生猪进行回收,同时正大集团负责提供猪仔、饲料和技术指导,极大地降低了市场风险。2019年至2020年期间扩建三期猪舍一栋,生猪养殖场出栏生猪3000头,实现收益3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98万完成四期扩建项目,建成后生猪养殖场可存栏2000头,年出栏4000头。实现纯利润160万元。目前平均累计为全村91户贫困户累计分红3000元以上。
红土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北神沟村包村组长王勇勇告诉记者:“村上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为每户村民分红近万元。得益于村上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住房改善了、道路通畅了、环境优美了,通过捐资助学、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村上凝聚力也增强了,乡风也更和谐健康。”
扫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
新闻推荐
农民画培训进校园 2021年09月22日A06版文章字数:190朗读: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近日,宜君县文化馆联合宜君县高级中学、宜君县文化协会共同举...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