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战和村民李广明在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刘鑫 杨佳
仲春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宜君县皇后村,黄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山桃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都是春天的信号。
皇后村位于宜君县、洛川县、白水县三地交汇处,过去曾因地处偏远山区,道路不畅、交通闭塞,与周边县、周边村人际与物资交流困难,加之干旱频发,导致贫困发生率高,村民生活十分艰辛。
村里的年轻人都有“逃离”大山的愿望,可始终放不下那份乡愁。
2006年,从贫困家乡走出的谭战刚刚大学毕业,就职于山西一家农药生产企业,从事土壤营养、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虽然和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但热爱土地事业的他一干就是12年。
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谭战从农资行业的“小白”变成了“专家”。“这些年广东、广西、湖北各地的农村都跑过。我经常给客户送父亲寄给我的苹果,好多客户都说家乡的苹果清甜甘醇,让我为他们购置一些。”谭战说看到南方人对宜君苹果评价很高,又想到老乡们缺乏种植技术和农产品滞销,心里就不是滋味。
2017年,谭战放弃了大企业高薪岗位和城市便利的生活,回村创业。“农民种一年苹果卖不出好价钱,还得要质量上去才行。”谭战说,宜君地理环境处于苹果的优生区,地理环境很适合苹果生长,可是因为技术管理跟不上,果品质量参差不齐。
“物流不方便,发货得要从白水发,盒子包装也得用别人的。”在创业初期,从采摘、分拣、包装再到发货等环节,都是由谭战和妻子两人完成。
为了打响品牌,谭战开办了“皇后村土特产直供”网店、注册了“皇后村”品牌,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塑造推广家乡农特产品生态品牌,当月就销售苹果2万斤,随后网店的生态苹果、生态蜂蜜、生态核桃、生态小米等家乡农特产品也在网上备受欢迎,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产品销售至全国十多个省份。
种地是靠天吃饭。2020年4月,一场冰雹让农户们几乎绝望。“许多人认为今年果树不会有什么收成了,直接放弃抢救。”在谭战看来,只要及时给果树进行修复调节,完全可以避免损失。
可是许多老乡种了一辈子的果树,管理方法“老一套”,还“死”认这个理。于是谭战自己出资1万元,买来了调节剂和营养液,向村民从技术层面开始分析。有的人将信将疑,有的人认为不如一试。
村民李广明听了谭战的意见后,对受灾果树悉心照顾,受灾情况大有好转。“往年苹果卖个一两万就不错啦,去年苹果我卖了4万元。”李广明喜出望外。
让老乡种健康树,产优质果,卖好价钱,这是谭战最想实现的目标。谭战想到了发展“移动果园”,“像盆栽一样,把果树种在袋子里。”谭战用通俗的语言向好奇的村民解释道,到了果树成熟季,把果树“移动”到大棚里培育,采摘结束后再“移动”到露天地,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果品质量,又不会占用大棚造成资源浪费。
说干就干,谭战在村委会门前挑出一片空地,作为“移动果园”的中转站,用来放置那些不在成熟期的果树。村民们你一掀我一掀,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就将空地“种”满了树。
“果品质量上升了,价格自然就上涨了,这下大家用不着种那么多树了。”谭战说,要保证农民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大大减少劳动强度。这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谭战回到家这几年,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新理念、新技术。希望有更多像谭战一样的年轻人能够返乡发展,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富、更美。”皇后村村委会副主任韩宝刚说。
乡愁是情怀,更是责任。如今,谭战在带领村民产业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用实际行动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家乡发展助力添彩。
?扫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武海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宜君县银行机构积极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精准对接...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