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红卫 通讯员 周培生
在宜君县尧生镇孟皇村的群众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每天早晚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马庄移民新村,家家窗明几净,户户翰墨飘香,广大群众通过在室内挂中堂字画、购置文化书籍,积极美化装饰新居住宅,家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2019年底,宜阳街办善家河村很是热闹,“五好脱贫户”“产业示范户”“创业致富能手”等先进模范代表佩戴大红花,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接受表彰……这只是宜君县全面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树立农村优秀典型的一个缩影。漫步在宜君县城乡,到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2008年,宜君县委、县政府开始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文明宜君,让宜君更加闻名”,这座山区小城由此以精神文明建设闻名渭北。
2009年宜君县荣膺“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山城建设,“文明”成为主旋律。
2015年6月,宜君县再次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现如今宜君县以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成果和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重要载体和工作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抓创工作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向着文明梦迈进。
十二年时光荏苒,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样貌,不变的是宜君对文明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
“创建热情不减,领导力量不减,宣传力度不减,监督力度不减”——在宜君,“四个不减”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行动准则。
坚持不懈,方能滴水穿石。锲而不舍,亦需与时俱进。
“太方便了,原来生孩子、盖房子、批林子三件大事都得跑县城,现在乡镇都能办!”五里镇榆舍村前来办事的村民王忠民说。“满意在乡村”是乡镇干部放手为民办事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宜君探索将管理服务“下沉”到农民身边,建立起了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按照“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原则,实行首席代表、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
全县6镇1乡1街办建立完善了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站,实现了“由民跑办”到“为民代办”,服务对象实现了全覆盖。“满意在乡村”,正是“满意在宜君”系列活动的新内容。自2008年开展活动以来,从机关到窗口、从城市到农村,“满意在宜君”已成为宜君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十二年风雨兼程,宜君创文之路也正如历久弥新的“满意在宜君”一样,始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下转第五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兴民)清明节将至,为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提高广大群众国土绿化及森林防火意识,有效防控森林火灾隐患。市林业...
宜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君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