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凌皓(中)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王根平 通讯员 仇媛 文/图
8月16日,宜君县彭镇拔头塬村委会会议室里,正在召开每周的例会,贫困户党彦军跑着冲进会议室,对着驻村干部寇凌皓说:“黑娃,我昨天去偏桥,听别人闲谝说要调一个叫寇凌皓的来咱们村驻村,我一听就急了……”开会的人都笑了,这一笑不要紧,党彦军却急了,“你们还有心情笑,再换一个人来能有黑娃这么实在吗?”看党彦军瞪眼了,村主任党广民先递给他一根烟,然后找凳子让他坐下,“好彦军哩!黑娃就是寇凌皓,你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党彦军举起拳头砸在黑娃的肩上说:“认识你这些年,只知道你叫黑娃,谁知道你还有这么文化的一个名字!”
这位皮肤黝黑的工作人员,是拔头塬村“第一书记”寇凌皓。因为皮肤黝黑,为人风趣幽默,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黑娃”,一来二去,几乎没人知道寇凌皓,却无人不知黑娃。教师转行的“黑娃”在乡镇一干就是十个春秋,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他倾尽心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真心实意干工作
2015年,寇凌皓被派到拔头塬村担任驻村干部。当时的拔头塬村道路泥泞不堪,基础设施差,加上班子不健全,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比较艰难。
进村后,寇凌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串门子”,和群众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一个月下来,全村169户的情况就了如指掌了。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召开群众大会,很快拔头塬村就推选出了“班子带头人”。
有了“火车头”,拔头塬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强班子带队伍、建猪场兴产业、修巷道建广场、丰富文化生活等等。寇凌皓和村两委班子铺就了一条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如今,拔头塬村在铜川市政府办公室的帮扶下,养猪、苹果、花椒、核桃等产业成规模化,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8664元。2018年,该村荣获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应急管理示范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产业保增收
“我祖辈都是农民,光靠种地虽然穷不了,但是也富不起来,必须找一条发展致富之路……”寇凌皓在日记本上这样写着,他也顺着自己的思路这样干了。
通过和帮扶单位多次协商、考察,拔头塬村建起了第一个养猪场,生猪养殖达到规模化,存栏1200头,带动贫困户45户160人,每人年分红1125元。
如今,拔头塬村发展苹果园702亩,核桃园310亩,新栽花椒330亩;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互助资金协会,使村子有了产业支撑、经济支柱,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服务群众安民心
作为一名乡镇民政干事,寇凌皓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让办事的群众多跑路。全镇24个村163户低保户、72户五保户家庭没有不认识黑娃的,群众喜欢叫他黑娃,也愿意找黑娃帮忙。
每当村里人夸寇凌皓时,他总是嘿嘿一笑:“谁还没有腿脚不方便的那一天,谁还没有个麻烦事,再说我就是专门为你们服务的,这是我的工作。”
前段时间,彭镇在干部中开启“干群连心顺风车”活动,寇凌皓第一个在《爱心用车倡议书》上签了字,自愿将自己的车子变为群众办事的顺风车。
提振群众精气神
农村人辛苦,生活单调,寇凌皓鼓励村上妇女纳鞋垫、跳广场舞。今年春节,镇上要举办秧歌会演,村里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队伍排不到一起。寇凌皓不顾家人劝阻,大年初三就找到县文化馆的老师,每天接送老师指导秧歌队排练。
短短一周时间,村里的秧歌队不但加入了花样队列,还增加了广场舞。后来,秧歌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提高了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拔头塬村,环境卫生美化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家家都是示范户的良好风气。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村里有像“黑娃”这样的好干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利娜)宜君县围绕“攻城、拔寨、清零”三大行动目标要求,结合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八星励...
宜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宜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