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兴产业穷根难除,富不壮产业富不长久。”近年来,宜君县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放眼宜君大地,优质有机稻、苹果、核桃、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点亮了贫困户的新希望,促进了乡村振兴。
产业花开富万家
尧生镇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皇后村、岭里村、唐家塬、梨洼坪、杨柳塬村的“花椒山”上,一株株花椒树迎着春风,散播着新希望。
2017年9月,该综合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郭延红看到一片片黄土地种植的都是零散低效的作物,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下定决心,好好利用这片沃土,让它长出‘财富’来。”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来支撑”。在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到韩城参观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花椒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产业,适合当地发展。
项目签约、流转土地、农户入股……3个月的时间里,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扶贫从无到有。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收购,优惠政策让群众种植花椒树心中有数。该中心现已建成洛河西岸千亩花椒基地,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宜君各地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
“我们这里土地富余,人均5到6亩,过去种玉米现在发展优质核桃,收益就大不相同了!”哭泉镇马前尧村民孙小军说,2016年以来,他和其他村民响应县里号召嫁接新品种优质核桃。今年就“吹糠见米”,一棵棵核桃树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除了种核桃,宜君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全县苹果总面积已达到26.95万亩,挂果面积14.7万亩,产量18.6万吨,优果率84%以上,产值约6亿元,果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宜君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推动特色扶贫产业呈现规模发展、示范带动的良好态势。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宜君生态优美,但过去不少群众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随着“旅游+脱贫”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美景成为产业,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王磊是太安镇郎二井村村民,16岁就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获知县里发展乡村旅游,村里也通了水泥路和自来水,他便辞职回乡创业,如今自己办的农家乐远近有名。“是乡村旅游,改变了我的命运。”王磊说。
太安镇紧邻著名的“玉华宫景区”,山山水水是这里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过程中,太安镇依托玉华宫大景区优势发展养生旅游,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民宿、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带动群众吃上“旅游饭”。
企业引领产业兴
“我家26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药材种植户,我们还给他们打工,两个人一天可以挣二百元,加上一年的土地流转费,也能挣个三四万元。”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九寺村村民张永生告诉记者。
“我们在九寺村流转了六百多亩土地种植药材,采用喷灌技术科学种植,节省了劳动力,也提高了效益。种植采收全部机械化,比人工种植效益要提高四五倍。”九寺村优质中药材繁育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张建伍说道。宜君的自然条件适合中药材种植,多年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是以前都是群众自己种,不成规模。2017年,天士力医药集团以九寺村为中心逐步打造现代化中药产业园,目前面积已达到3500亩,带动村民300余户1400多人增收致富。据了解,截至目前,宜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0780亩,育苗1220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1个,10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3个,主要品种为党参、黄芩、柴胡、丹参等。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今日宜君大地,规模以上企业和致富能人正带领贫困群众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本报通讯员 周培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红侠李宁)为进一步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体现便民、惠民的服务宗旨,近日,省人民医院20位医疗专...
宜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