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艳
沿210国道北上,至铜川市宜君县北塬,几座突兀的“土墩”引人注目。这里是我国建造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土质古长城——战国魏长城遗址。它比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秦长城还要早140多年。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经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重点调查确认的。现存遗址总长9594.5米,其中残存2993.5米,消失5901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战国魏长城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8月,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聚集宜君,对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战国魏长城遗址距今2400多年,是中国早期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战国魏长城遗址在宜君被发现,让宜君人感到无比振奋。宜君县委、县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把保护长城文化遗产作为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重要抓手,聚全县之力,精心呵护。
宜君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长城保护工作,县长曹全虎主动担任宜君县长城保护领导小组组长。在宜君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中国长城学会、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宜君县成立了魏长城研究基地和长城保护与研究中心。宜君县政府成立了宜君战国魏长城文物管理所,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宜君县还逐级签订长城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县、乡(镇)政府的保护管理责任,建立了长城保护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了文物保护协调机制,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同时,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文保员四级保护网络,组建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长城文保员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与其签订了长城保护责任书。
作为山区贫困县,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宜君县委、县政府决定逐年增加长城保护经费。几年来,县上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长城的保护、修复和利用。
2014年9月,宜君县委书记刘冲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珍视世界文化遗产,共守人类精神家园”的发言,交流了宜君县在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方面的经验。
“魏长城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个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我会保护,我还会带着广大村民和游客一起去保护。”身兼文保员的宜君县彭镇偏桥村村委会主任田怀全说。多年来,田怀全坚守在保护战国魏长城遗址第一线。每天除了去自己负责保护的魏长城6号墩台周围巡视外,他还经常挨家挨户给村民宣传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保护战国魏长城遗址,也让当地百姓受益。偏桥村村民王金栓就是一个例子。他身体不好,与女儿相依为命,住着破旧的窑洞,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在保护修复战国魏长城遗址区时,镇政府和县文管所联合为王金栓家修缮了窑洞。去年3月,村干部还帮他申请了战国魏长城遗址景区的保洁工作。现在,拿着固定的工资在家门口上班,王金栓逢人就说,自己从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中得到了实惠。
据悉,宜君县将以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为抓手,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宜君文化的新“名片”,让雄浑厚重的魏长城与宜君的生态山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渭北高原璀璨夺目的壮丽景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甜)为改变山区群众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远离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5月30日,市疾控中心卫生健康防病知识宣讲队的...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