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宜君新闻 > 正文

宜君:让战国魏长城遗址绽放异彩

来源:商洛日报 2018-06-09 08:55   https://www.yybnet.net/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镶嵌着一颗绿色明珠——宜君。满目苍翠的这片土地,因适宜君王避暑而得名,古老而神奇。

沿210国道北上,至宜君北塬,几座“土墩”突兀而起,引人注目。这儿,就是目前发现中国建造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土质古长城——战国魏长城遗址。

长城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保护长城、爱我中华,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宜君,看宜君人民如何让战国魏长城遗址在保护利用中“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绽放耀眼的光彩。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并经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重点调查确认,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其中残存2993.5米,消失5901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的发现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8月,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数十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聚集宜君,对发现的古长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距今2400年以上,是中国早期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年代之久远、保存较为完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以及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史学价值。

战国魏长城遗址在宜君的发现,让宜君人感到无比振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精神,把保护长城文化遗产作为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重要抓手,作为展示新时代新宜君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地理名片”,聚全县之力,精心呵护,传承和守护好精神家园。

保护好长城遗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长城保护工作,县长曹全虎主动担当,挂帅宜君县长城保护领导小组组长,具体抓工作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中国长城学会、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宜君挂牌成立了“魏长城研究基地和长城保护与研究中心”。县政府成立了“宜君战果魏长城文物管理所”,作为长城保护专业机构,实施魏长城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并增加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多方争取长城保护项目支持。逐级签订长城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政府的保护管理责任,建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了文物保护协调机制,促使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加强沟通交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时,建立健全了全县、乡、村、文保员四级保护网络,落实了16名长城文保员,组成了100多人的长城保护工作志愿者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组织培训,与他们签定了长城保护责任书,确保长城保护工作责任明确,制度健全。

按照“五个纳入”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明确长城遗址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监测预警、建设控制的工作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统筹解决好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全县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效”统一,同时推进。

作为山区贫困县,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决定,逐年增加长城保护经费。几年来,先后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长城保护、修复和利用,经过精心保护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周边环境大为改善。所有遗址都辟出了一定保护范围,清除了城墙本体上的树木、杂草,墩台还加装了隔离护栏,墙体加装了隔离护网,并立有统一规格的保护与说明标示牌;完善了导示牌、警示牌、标识牌,还配备专门文保员负责护理、监管。同时在加强1号墩台、6号墩台等遗址保护的基础上,配套修建了停车场、公厕等游客服务设施;对长城遗址周边的村落也进行了美化、亮化,与古老长城相得益彰。

2014年9月1日,该县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邓小平、习仲勋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3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县委书记刘冲作了题为“珍视世界文化遗产,共守人类精神家园”的发言,交流了该县在长城发现保护上的经验,受到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厉小捷的表扬。

“魏长城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个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我会保护,我还会带着广大村民和游客一起去保护。”身为文保员的偏桥村村委会主任田怀全说。多年来,他坚守在看护遗产第一线,每天除了去自己保护的魏长城6号墩台周围巡视外,还经常走访入户,给村民们宣传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把媳妇李红梅也推荐当起了文保员。以前的李红梅每天就是洗衣做饭看孩子,如今,加入文保行列,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除了在遗址区除草拾垃圾,她还当起了“导游”,向前来游玩的游客讲一些自己知道的长城小故事。

在保护魏长城的同时,当地许多人也因此受益。偏桥村村民王金栓就是其中之一。他身体不好,与女儿相依为命,这些年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住的是危窑,如今女儿在外求学,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在魏长城遗址区保护修复时,镇政府和县文管所联合为其修缮了窑洞。去年3月,村干部还帮他申请了一份长城遗址景区保洁的工作。现在,拿着固定工资在家门口上班,他逢人就笑着说,自己因为魏长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站立在茫茫的黄土高坡之上,俯瞰蔓延于千沟万壑、悬崖绝壁、崇山峻岭之中的夯土古城墙,斑驳的烽燧城郭巍然屹立,心底顿时升腾起一种厚重感和自豪感。绵延在中国大地上的古老长城,不仅仅是一条条断墙和一堆堆残垣,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脉。长城保护的春天已经来临。愿大家怀着对祖先劳动创造的敬仰之心,永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崇敬之情,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长城文化遗产,让战国魏长城永远巍然屹立在宜君这方古老文明的大地上,始终绽放出厚重深沉、璀璨夺目的文化之光!(本报记者 张长江 田甜)

新闻推荐

铜川市两地获“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本报讯(通讯员刘倩文)近日,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共命名30个县(市、区)和...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宜君:让战国魏长城遗址绽放异彩)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