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蒙思婷
5月28日上午,记者在覃塘区五里镇榕木村榕木屯看到,以前拥挤高耸的桉树林已经变成了低矮宽阔的甘蔗地。在这片新建立的“双高”基地里,甘蔗已长到近1米,十几名工人分散在各处,正忙着喷药、施肥等。
2017年底,五里镇大力开展以退桉改蔗为抓手的产业扶贫行动,在4个村6个屯(北合屯、榕木屯、新祥屯、五堡屯、林村屯、蒙村屯)连片流转了4600多亩旱地。至今年4月,五里镇实现退桉改蔗3600多亩,建设了8个“双高”甘蔗种植基地,直接土地流转受益贫困户23户81人,辐射带动全镇种植甘蔗的贫困户264户1247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74%,同时带动了1个贫困村龙贵村和3个非贫困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消除了榕木村、林村2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去年底我们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宣传‘双高\’政策,讲明利弊,动员大家一起退按改蔗。目前我们榕木村流转了2200多亩以前基本是种植桉树的土地,是五里镇流转土地最多的一个村。”榕木村村委主任助理何峰介绍道,村里已有80多户参与进来,每亩土地每年收取租金1000元,同时榕木村委合作社收取每年每亩10元的土地流转服务费。何峰告诉记者,大力退按改蔗、建设“双高”甘蔗基地的做法,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结束了榕木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
在扶贫工作中,选准主抓种植品种是抓好产业扶贫路子的关键。五里镇是贵糖集团第二大乡镇蔗区,常年种植甘蔗面积达2.5万亩。因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一些村屯成片的耕地改为种植桉树。虽然桉树更易管护,但是会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相比之下,“双高”甘蔗平均亩产达6吨以上,经营者即使土地租金1000元仍略有收益,基地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高,能够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能从经济收益上解决农地种植桉树问题。”五里镇副镇长秦其林认为,要将传统的甘蔗产业提档升级,如果仍然依靠小户种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适度规模种植才是实现甘蔗二次创业和乡村振兴之路。
秦其林介绍说,五里镇党委、政府经过组织大讨论和反复调研,也经过总结分析2016年底至2017年初在贫困村东流村1100亩“双高”甘蔗套种西瓜的试验经验后,决定把推进退桉改蔗、实现甘蔗种植提档升级,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来狠下功夫。
要达到目标,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是关键。为此,五里镇镇村联动、全员参与,采取两大措施推进该项工作。一是人人勇于担当,每个村都分配任务,旱地超过2000亩的村流转任务不少于300亩,任务列入绩效考核,规定时间内完成流转;二是人人学用结合,土地流转经验相互学、大家用,形成“前期问卷摸底分析、一组两会骨干形成共识、召开户主会动员、工作组趁热打铁宣传”四步工作法。
今年60岁的何景尤是榕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次退按改蔗行动中,他家流转出5亩土地,每年能有5000元的租金收入,对家里增收脱贫有很大帮助。“当然是种蔗好,如果我不是老了,还是会继续种蔗的。”以往,何景尤家里主要是依靠养蚕、种蔗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后来由于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家里劳动力短缺,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大部分耕地就都改种了桉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流转土地种蔗每年能有5000元的纯收入,自己种植桉树则要5年后才能砍收,且每亩收入只有5000元,种桉树还会损害土地。
“土地流转出来后必须尽快有人接手种植甘蔗,否则容易耽误农时,也影响群众收益。”秦其林说,五里镇党委、政府强化农业招商,既主动对接实力强劲的广州华新农产品科技公司,也注重从懂农业、爱农村的本地经济人才中大力发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退桉改蔗。对这些经济组织,该镇从土地流转服务、甘蔗种调运、搭建融资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服务,建立微信群定期开展种植技术交流,鼓励和指导甘蔗套种西瓜复式种植。
“下一步,计划组建甘蔗种植联合体,搭建经济体与甘蔗研究专家合作平台,打造甘蔗产学研基地,让基地从种苗、种植技术、机械种植和收割等方面,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甘蔗产业。”秦其林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乐天)5月25日,宜君县政协主席王东平到包抓村彭镇东湖村,实地查看脱贫攻坚、危旧房屋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