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铜川的物 铜川城记之五

来源:铜川日报 2018-12-05 07:36   https://www.yybnet.net/

铜川被人称为煤城,又被称为瓷城,还被称为建材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诗人田间路过铜川,曾写下这样激情洋溢的诗句:“我赞美你给我以光,我赞美你给我以火”。那时候,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大潮遽起,正趋佳境,百里煤海,热浪滚滚。

诗人之眼,别具一格,直奔主题,铜川是一座光明之城,“光”与“火”是温暖的象征。

铜川因煤兴市,一业当先,光焰万丈;百业勃兴,繁花似锦。

彼时的铜川,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亚洲最大的水泥厂,陶瓷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还出产数量众多的耐火材料制品———石灰、石渣。

按官方的表述:“铜川市陕西省著名的矿业城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煤炭、石灰岩、陶瓷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煤炭、水泥生产是铜川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铜川市建市之本。”

人皆言铜川崎岖不平,南低北高,由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坡过渡,一道长川,繁衍七沟八梁,交错纵横,歪歪扭扭。但上苍却眷顾这块地方,铜川有丰富的煤炭,有生产陶瓷的坩子土,有制造水泥的石灰岩。这几样东西,铜川的先民们开发利用都很早。农耕时代,优势并不明显,当时间拉开以工业为主角的舞台大幕时,一瞬间便满堂光彩。

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建筑材料,公元前八世纪,古希腊人已开始使用,中国也在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使用石灰。石灰岩用于烧造石灰,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宋人苏颂编《本草图经》记载了300多种药用植物和70多种药用动物或其副产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学物质,记述了食盐、钢铁、水银、白银、汞化合物、铝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制备。里面说石灰:“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此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锻,有两种:风化、水化,风化者,以锻了石,置风中自解,此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力差劣。”铜川何时开始烧造石灰,史籍无查,但绝对不会缺席。这个时期,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蓬勃兴盛,古同官正在这一区域内。

进入现代,石灰岩被广泛用于生产水泥,耀县水泥厂在铜川应运而生,这是共和国“一五”计划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中的一个。铜川的石灰岩量大质优,国家工业项目布点,铜川得天独厚,榜上有名,自是应有之意。耀县水泥品牌大号“秦岭”,立身陕西,辐射西北,面向全国,一时名动天下。据传,为水泥命名时,药王山、宝鉴山、香山、华山、秦岭等名字供人筛选,“秦岭”呼声最高,因为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一肩南北,为东西走向的巨型山脉,由花岗岩、片岩、千枚岩、石灰岩组成,坚不可摧,足以代表水泥的内涵和品质。事实确实如此,几十年来,共和国许多重大工程中,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如葛洲坝、三峡大坝、龙羊峡水电站、襄渝铁路、北京亚运村、北京西客站、亚洲第一高墩———洛川大桥、亚州第一燧———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等等。支撑它们筋骨的,给予它们力量的,都是秦岭水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区大片房倒塌,唯有一个单位的厂房、楼房完好无损,昂然矗立。经查证,这个建筑群使用的就是秦岭水泥。

当年,石灰岩开采,需炸药爆破,炮声一响,黄金万两。以耀县水泥厂为龙头,沿漆水河两岸,大大小小几十家水泥厂、石灰石渣厂。那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虽烟尘滚滚,却不乏创业真情。当然,如今环境治理,许多厂子均已停产拆迁,重新敷以绿色植被,但那段岁月不能忘怀,不容忽视。

坩子土是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铜川有丰富的储藏,这就为陶瓷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铜川的陶瓷业开发很早,中国最早的窑神碑《德应侯碑》记载铜川的陶瓷历史:“柏翁者,晋永和中有寿人耳,名林,而其字不传也。游览至此,酷爱风土变态之异,乃与时人传烧窑甄陶之术,由是匠士得法愈精于前矣。”由《德应侯碑》我们知道,起码东晋以前,铜川的陶瓷业已露萌芽,柏翁传陶瓷技艺后,“由是匠士得法愈精于前矣”。从此兴盛蓬勃,数百年演进,至唐代,耀州窑名号一声霹雳,铜川的陶瓷生产终于在北中国矗立起了一个高度。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有“十里窑场”之称,规模宏大而雄阔。同时还有立地坡、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星星点点,光彩耀人。

耀州窑是铜川陶瓷的骄傲,是铜川陶瓷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时间,唐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青瓷主要产地,中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是其全部的内容和至高无上的历史评价。

金元兵灾,文化南移,耀州窑瓷场逐次停烧,惟有铜川陈炉镇窑火不灭,一脉相传,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如今的陈炉镇,瓷片铺路,陶罐垒墙,依稀古意,惹人慨叹。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山西人薛鸿林在黄堡建立陶瓷厂,一时气象;五十年代,陈炉陶瓷个体户及手工业者携手联合,成立陈炉陶瓷厂,这个时期,陕西省又在富平建立了庄里陶瓷厂,由铜川管理。三个厂北南呼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可圈可点的大事是1974年陈炉陶瓷厂和庄里陶瓷厂联手恢复烧造耀州青瓷,遂使消遁数百年的耀州窑声名重振。

五十年代起,依据铜川丰厚的陶土资源,铜川扩大了黄堡陶瓷厂的生产规模,并分离出电瓷厂,以后又相继建立了陶瓷缸厂、耀州瓷厂、矿务局工艺瓷厂等。陶瓷生产重整旗鼓,渐次成为铜川的品牌产业之一。近年来,大量生产工艺陶瓷的瓷厂瓷坊问世,创造了另一道风景。

与此同时,铜川还陆陆续续设立了专事坩土开采的企业,如铜川坩土矿、黄堡陶瓷厂的自备矿山等。铜川的上店坩土有品牌效应,除了自用外,部分青坩还供西安高压电瓷厂使用。

煤的利用,铜川在5000年前,就有开采记录。宋代耀州窑的烧造,有大量煤炭烧窑的记载和实物。铜川黄堡新村有一元代采煤井口,方型,其意当是避讳元代国号。这口井处在耀州窑边沿。当时,煤炭成本高昂,非寻常百姓家庭能用,应是供应陶瓷烧造。晚晴至民国,铜川煤炭普遍开采,除民用,已进入工业领域。咸铜铁路就是为煤炭外运而修,从此,黑色的煤炭开始大批量走出铜川以外。

共和国成立后,铜川大大小小煤矿,一律收归国有,统一规划,统一开采。铜川矿务局1955年挂牌,统领铜川市所有煤炭企业。

铜川煤田纵横百里,按地质年代分为铜川、焦坪两个自然矿区。铜川矿区位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西部,东临蒲白矿区,西接旬邑、淳化矿区,储量16亿吨;焦坪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中部,南临铜川矿区,北接黄陵矿区,地质储量11.94亿吨。

煤炭也分品质,有优有劣,有的易燃耐燃焰长,火力大,有的热量低,烟大,按科学分类,铜川煤产主要有焦煤、瘦煤、长焰煤和不粘煤等品种。优质煤定向供应陕西省内电厂、华中、华东电网及对热量大卡有要求的工业用户,也供应无特别要求的工业用户和民用。铜川矿务局鼎盛时期,辖13个煤矿,10余对井口,最高年产量达700多吨,算上附属单位,工人数量达6万多人,加上家属共26万人,俨然铜川的半个城市。

这里面值得一说的是三里洞煤矿和王石凹煤矿。

三里洞煤矿1954年开始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在铜川诸煤矿首屈一指,号称是西北地区机械化程度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矿。采掘有风钻,运输有大巷,上下井有罐笼,煤炭外运有铁路专用线;煤矿工人工作服、安全帽、矿灯、雨靴一应俱全。较之于过去煤矿,无论面子里子,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少年时,我和同学常去三里洞煤矿的澡堂洗澡,热气腾腾的大池子,洗后的温暖与舒适,至今难忘。

当时,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参观学习,首选必是三里洞煤矿。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到这里视察过,著名诗人冯至到这里采访学习过,末代皇帝溥仪、国民党战犯杜聿明大赦释放后到这里参观过。

共和国“一五”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点项目,铜川落户两个,除前述耀县水泥厂之外,另一个就是王石凹煤矿。王石凹煤矿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拥有西北地区直径最大的副绞提升车滚筒,直径达4米,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

王石凹煤矿生产生活区分离,同步建设。山下是生产区,拥有最先进的具有苏联风格的选煤楼,高达30米。经过选捡的煤炭从选煤楼顶部倾泻而下,宛如瀑布,气势恢宏,极富美感,有“乌金飞瀑”的美誉。

山上是生活区,由缆车直达而上,拥有总长900多米号称当时亚洲最长的单边拐角楼,拥有当时铜川乃至陕西最大的影剧院。一簇一簇的苏式建筑,立在山巅,影影绰绰,自生异国风情。

王石凹煤矿在中国煤炭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曾创造许多个第一:年产煤量计划120万吨;1979年达到133.3万吨;1985年产原煤151.33万吨;三次夺得全国高档普采冠军;2004年原煤产量166.82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先后有6年达到和超过矿井设计能力;有13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

陕北煤田开采之前,王石凹是陕西产煤量最大的煤矿,陕西省煤炭系统曾有这样的话:陕西出煤看铜川,铜川出煤看王石凹。

王石凹煤矿如今已经停产,正在打造成一个煤炭工业遗址公园,生活区打造一个俄罗斯风情小镇,周边还要打造万亩牡丹园和樱花园。另一种美丽,雏形已出。

铜川的物产,除却工业资源,还有农产,亮点有辣椒、核桃、苹果、樱桃等。辣椒曾经出口国外;苹果在1972年被农业部、外贸部、商业部定为优质产品,《人民日报》曾予以报道,1974年时就建立了出口储藏果库;引进改良的樱桃更是名闻遐迩,引人注目。

这多年,由于环境改善,秦岭南麓的朱鹮在铜川安家落户,成为铜川物产家族中的新品种。

进入二十一世纪,铜川又有了新的物业,依赖有形的资源似乎已成为过去式,新的物产正在形成,如空气、碧水、蓝天、养生、休闲等等。

由中国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到中国著名的宜居城市,路长长,水长长。这足可以另写一篇大文章。

产生光和热的煤炭依然存在,石灰石以及它升华蜕变的水泥依然存在,陶瓷和它的形象代表耀州窑依然存在。对于这个城市,除却物质的应用,更多的已上升成为一种精神的图腾。(刘新中)

新闻推荐

耀州贫困村农网 升级工程主体完工

本报讯(井丽君邵萌记者冯红林)11月28日,记者从铜川供电公司获悉,2018年耀州6项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主体顺利完工,所涉及3台...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铜川的物 铜川城记之五)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