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的采矿区一片狼藉
治理后的采矿区绿意盎然
新建物料大棚有效减轻粉尘污染
清洁车在矿区作业
喷草技术修复废弃矿山护坡
铜川市耀州区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一圣四杰”的故里,置县历史216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遗存较多,有1400年不息的耀瓷炉火,药王山、大香山、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享誉海内外。
耀州区也是石灰石资源主要产地,储量约1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数十年来,为国家和陕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石灰石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了矿体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扬尘,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周边植被正常生长,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以及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为整治矿山开采秩序,耀州区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善矿山环境质量和生态面貌,可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整治成效不尽如人意。
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们绿色理念的不断增强,耀州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非煤矿山治理,下功夫狠抓整改落实,全面开展非煤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就此,一场从上至下,从生产源头到运销全过程的耀州区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整治活动拉开帷幕。
全区动员 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工作中,耀州区将建设现代化“生态耀州”作为全区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区总动员,铁腕治理非煤矿山环境污染。
提高政治站位 层层夯实任务
耀州区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以及党和国家有关生态环保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政府专题会及时研究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夯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镇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厘清职责边界,层层夯实任务。制定印发了《渭北“旱腰带”耀州区域生态环境整改实施方案》《耀州区采石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耀州区2017年非煤矿山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耀州区2018年春季非煤矿山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耀州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耀州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等,成立了由分管国土资源的副区长为组长,财政、国土、公安、发改、住建、经贸、林业、安监、环保、市场监管、税务、电力和各镇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格督办考核 强力推动整改
耀州区将督查督办作为推进问题整改的重要手段,成立了3个督查组1个暗察暗访组,分别负责督查政府部门、各镇办、各企业环保职责和环境治理工作落实情况。暗察暗访组由区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监察委和电视台全程参与。2个督政组先后对承担采石场治理工作任务的国土、市场监管、公安、环保、安监及相关镇办开展了3轮督查,逐点位进行了现场督办;1个督企组采取联合执法检查的方式,加大日常执法巡查、节假日巡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巡查60余次,下发监督检查单50余份。2017年至今,区环保局对全区水泥、石渣、白灰企业立案处罚21起,处罚金额126万元。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巡查已关闭的矿山采石点,防止死灰复燃和非法开采等行为,对巡查发现的2起违法开采案件依法进行了处理,1起案件涉嫌刑事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起案件自行恢复到位,罚款4.12万元。同时,各相关镇办对非法开采易发区采取刷写油漆警示标语、标记岩体等方法,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新的非法开采行为。
坚持部门联动 凝聚工作合力
联合执法组统一行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梳理汇总,现场督促整改,不断推进区域环境持续改善。区环保局负责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环保要求措施,建设标准化车辆冲洗台,安装收尘、喷淋设备,规范日常保洁管理,切实降低生产污染。同时,指导企业规范运行收尘抑尘设施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坚决防止违法排污行为;国土耀州分局负责,制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年度工作计划,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边生产边治理要求;对非法盗采矿产资源案件进行立案查处,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区安监局负责监督和指导矿山企业按行业规范开采,对违规作业的矿山企业立案查处;耀州公安分局负责依法依规处理相关部门移交的案件,保障治理过程中联合执法的警力调配;区交通局、交警大队负责依法打击超载超限运输,健全企业源头治超长效机制。通过夯实各职能部门工作责任,推进生态恢复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治理。
坚持示范引领 提高治理标准
2017年10月,耀州区极力促成国内水泥行业领军企业——安徽海螺水泥与区属民营水泥企业凤凰建材股权合作重组,引入了海螺水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11月,区上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水泥厂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等19人组成考察团,赴安徽海螺水泥总部和芜湖海螺、铜陵海螺两处水泥生产基地及矿山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对海螺水泥“厂区园林化、矿山生态化”管理水平深为叹服,对水泥企业及其矿山治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考察结束后,耀州区以海螺水泥为标准,将新组建的凤凰海螺打造成耀州境内水泥企业的标杆,依托海螺水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组建了耀州水泥行业协会,对全区水泥企业进行培训和规范提升,达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目的。
目前,凤凰海螺水泥、陕西华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恒益建材厂3家企业生态综合治理走在了全区前列。他们分别对矿山道路进行了全部硬化,高标准建设了密闭式物料大棚,加装了喷淋设施,并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对矿山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以往“矿区道路尘土漫天、矿山满目疮痍”的景象得到根本改观,低尘化生产进程大幅加快。
综合施策 让耀州的水更绿 山更青 天更蓝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2年的大力整治,耀州区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加快
按照“整体布局、生态修复、绿化为主、灾害治理、兼顾经济”的治理思路,采取工程和绿化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投资1.8亿元的一、二、三道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其中包括沟口及一、二、三道沟整平绿化、开采边坡治理复绿、废渣堆治理绿化、水土保持治理(包括水保经济林建设、梯田改造、谷坊坝)、蓄排水系统以及道路等工程,治理范围5平方公里;投资2800万元的苏家店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坡表清危、边坡削齐、支挡等工程;投资2184.62万元的孙塬镇文昌村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覆土5万立方米,计划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同时,区政府设立500万元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对完成治理任务的镇办进行以奖代补。对8处主体灭失的废弃矿山实施覆土种草7.22公顷,拆除已关闭石渣企业生产线8条。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全区12处在产的石灰石采场均编制了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已累计投资1015万元,植树种草94公顷。
矿山环保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耀州区以重点区域道路改造、矿山道路硬化、密闭式物料大棚建设、破碎车间防尘抑尘系统建设、车辆冲洗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矿山企业基础设施,从源头抑制扬尘污染。区上投入2300万元对孙塬区域10公里主干道路进行了修缮改造,各非煤矿山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750万元,硬化道路33.6公里。全区水泥、石渣企业及矿山累计投入资金174.5万元,建设车辆冲洗台15个;投资8026万元,建设密闭式物料大棚22.34万平方米。
矿山路域综合整治不断加强
对沿路群众门前及公路两侧直观视野内“三堆六乱”进行集中清理,取缔沿路洗车加水点,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死灰复燃。由区交通局负责整顿沿路汽车修理门店,对手续不全,设施不达标,整改无望的修理门店进行清理取缔。由孙塬镇政府和区交通局负责,按照公路管辖权对路面、路肩、排水渠、绿化带积尘、渣土、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对沿路绿化苗木进行补植,并落实日常保洁保养责任。投资100余万元,累计涂白行道树1.5万棵,清洗行道树6457棵,集中清理水沟及路肩建筑垃圾1.4万立方米。对耀孙路、孙惠路及矿山企业生产路每天洒水抑尘4次,最大限度降低道路扬尘污染。
目前,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耀州”的战略目标,耀州区已形成了区委牵头抓总、政府全力推进、企业主体担责、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在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的正确指引下,耀州区将以壮士断腕的魄力,综合施策,强势推进,坚决打好、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让耀州的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文/图崔战雄黄宪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晓凤)在“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民情入户走访中,针对辖区南泉街巷道区域群众反映突出的巷道无...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