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八月,铜川依然保持着“蒸笼”模式,最毒辣的三伏天怎么过?
今年三伏共40天,比以往更长。酷暑难耐的七、八月又恰逢暑假,家长们可操碎了心,到哪儿才能过一个既凉爽又涨知识的夏天?商场人太多,公园蚊虫多,文化场所成了很多市民的避暑首选,快来跟记者看一看,铜川夏季文化场所避暑好去处都有哪些,一起来清凉一夏吧!
最便民:各大图书馆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铜川图书馆成了市民们夏季的“避暑天堂”。
在市图书馆,随处可见捧书阅读的读者,据统计,市图书馆日常全馆每天接待读者量约为200人次,暑假以来每天接待量高达600人次。馆内各个阅览室几乎都座无虚席,尤其是少儿阅览室,成了整个馆最火爆的场所。很多人选择从早上开馆就泡在书本的海洋,“因为放暑假了,很多家长带着小孩过来看书,也有不少青少年过来查资料,做暑期作业。以前早上过来上班的时候一般只能碰见几个人在等图书馆开门,现在队伍都排到楼梯下面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
记者到二楼图书阅览区,发现座无虚席,有些市民没找到座位,甚至在书架间的地板上席地而坐。虽然人头攒动,馆内却安静异常,大家都在认真地阅读。“我很喜欢到图书馆来看书或者借书,会在馆内呆很长时间,一般都是整整一个下午。我觉得里面的环境很舒适,温度也刚刚好,馆内很安静,没有任何喧哗吵闹。”正在看《资治通鉴》的高中生张欣告诉记者。
一位姓张的家长经常带女儿来图书馆,她说,“我家离图书馆很近,所以我没事就带女儿来图书馆看书,图书馆里环境很舒服,适合夏季乘凉,也很安静,少儿读物种类也非常多。”
最文艺:各大实体书店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伴随着高温天气,各大书店迎来如火如荼的旺季,有书香相伴,“文化纳凉”别有滋味。
“人真多!”走进各大书店,忍不住惊叹。环境优雅、书香氤氲、绿植点缀、凉风阵阵,难怪有这么多人愿意来了。书中有冰峰、有北极、有故事……心静自然就忘却了外面的炎热。
在新区新华书店,只要一进门就会看到,正对门口的台阶上坐满了捧着书本的读者。暑假期间,新华书店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书店几乎每个书架前都能看到或挑选或阅读的读者。正上大学的杨程程在同学的陪伴下,选购了好几本书,她笑着表示:“暑假时间充裕,能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我平时最爱读文学类书,已经选了好几本文学书了。”
店内的工作人员透露,进店的人数,夏季比冬季多,而且夏季的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间,顾客以学生居多,尤其是周末的时候,因为平时可能会补课,所以都是周末来看书。
除了书店外,超市里的图书区也成了家长带娃的好去处。新区大耀城超市就设立有读书角,摆设有桌椅,书架上陈列着儿童读物等书籍,很多来超市购物的儿童和家长都禁不住停下脚步,翻阅图书。
最活力:各大广场
“这天气在家真是待不住,太热了,这不听说最近新区阳光广场好戏连台,我和老伴特别爱听秦腔,今天我们早早吃了晚饭就赶来看演出了。这一出出好戏,看得太过瘾啦!”家住新区国际街区的秦女士看完演出意犹未尽地说。
今年市文化广电局隆重推出“诗与远方文化铜川”主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包含全民朗诵大赛、360°看铜川摄影大赛、“柳范精神”书画大赛、剪纸大赛、“秦声秦韵”秦腔大赛、豫剧大赛、青年歌手大赛、农民工诗歌朗诵活动、“踏着时代节拍拥抱美好生活”广场舞大赛、全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和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工作等10余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纳凉的人群有了去处。新区阳光大舞台、老区矿工俱乐部、印台的每个乡镇、王益的乡村大舞台,主会场与分会场上下联动,辐射面更广。老年人想看戏,秦腔大赛、豫剧大赛保证老年人过足戏瘾。年轻人多才多艺,那就来一场青年歌手大赛……每一场演出的策划与筹备都全方位考虑到了群众需求,广场文化活动不再只是简单的节目堆砌,而是一场人人共享的夏日盛宴。
最丰富:各大博物馆
博物馆是艺术的影集,是历史的日记,同样也是纳凉的好去处。避开白天滚烫的热浪,走进耀州窑博物馆,一件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珍贵文物向我们展示着曾经“十里窑场”的辉煌岁月,此外馆内还有陶艺中心也就是俗称的“陶吧”,配备参与拉坯轮机9台。在这里,不仅能饱览陶艺匠师们精湛的技艺表演,还可以亲自动手玩泥、拉坯、制作陶艺,体验制瓷的非凡乐趣。
记者从耀州窑博物馆了解到,虽然夏季参观人数没有大幅增长,博物馆却依然是夏季备受市民青睐的好地方。家住王益区黄堡镇的武秋声告诉记者,因为住得离博物馆非常近,他平时就特别爱来这里参观,夏天就更爱来了。“夏季尤其是暑假,人很多,我看有一家人一块过来的,还有很多学生团。大家来乘凉的同时也参观展览,了解一些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欢欢)
新闻推荐
高尔塬村是耀州区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以来,高尔塬村“四支队伍”凝心聚力,大力推进“五个一”项目,大力发展产业,各项工作正...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