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守望耀州窑

来源:商洛日报 2017-05-0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在陶瓷界,禚振西先生是个声望很高的人物。她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日,陕西日报社主办的《当代女报》的“女报在线”刊发了香港文汇报记者成艳妮采写的报道《守望耀州窑》,对禚振西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耀州窑考古和耀州瓷复兴事业的感人事迹作了深入生动的报道,本报现予以全文转载。 

  

  从23岁开始与瓷器结缘,她用一生诠释着一位考古学者的执著追求,禚振西先生对记者说“是耀州窑成就了我,它的博大精深让我此生念念不忘”——

  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天空中飘着若有若无的细雨。记者专程前往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拜访了“国宝”级的古陶瓷专家———禚振西先生。

  走进禚先生位于办公楼一楼的“办公室”时,禚先生赶忙将放在沙发上装有蔬菜的几个塑料袋拿走,并一再说着“不好意思,办公室太乱了。”

  说是“办公室”,记者看到,房间的两个满满的全是书的书柜后面放着一张单人床,床头边摆放着一台小洗衣机,铁丝上挂着禚老洗过的衣物,前后两个窗台,一个上面摆放着几盆花,一个上面放着一些杂物和一个小的电饭锅。

  “我主要是在灶上吃,有时候自己也做点。今天上午我到黄堡街上买了些蔬菜,准备下午做。”与印象中80岁老人不同的是,面前这位耄耋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幽默健谈。 

  撇下幼子开始考古

  禚先生1938年出生于山东高密,也许是冥冥之中某种天意,她的生日与世界博物馆日竟然在同一天。

  抗战时父亲带着怀有身孕的母亲从山东逃往大西北,后来一直到了甘肃天水。禚先生说,自己的母亲和父亲都是知识分子,母亲学音乐、父亲学美术。然而由于长途的逃亡奔波和长期劳累,在禚先生3岁时,母亲去世,留下了她和1岁的弟弟。

  母亲在去世前对父亲说,一定要把孩子拉扯大,等到把日本人打败后让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后来等弟弟到了6岁,他们便一起去上学。

  在知识分子父亲熏陶下,禚先生一直坚持求学。

  1961年,23岁的禚振西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工作,自此与瓷器结缘。当她第一次看到五颜六色的古陶瓷和陶瓷残片时,一下子就被那些古色古香的东西迷住了。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了如何鉴别古瓷的知识积累中。

  1973年春,铜川市黄堡镇灯泡厂在基建时挖掘出大量的陶瓷碎片,当地派人将各种颜色的瓷片装了一大口袋,背到了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看到这些碎片,禚振西如获至宝,她根据自己所学和研究,将碎片按年代顺序进行了大致排列。

  研究所领导当即决定,让她带队到黄堡镇进行实地挖掘研究。1973年5月,禚振西撇下不到3岁的儿子,带着只有两个队员的考古队,开始了她对耀州窑遗址的首次考古挖掘工作。

  大半生都献给了耀州窑

  “我和耀州窑有缘,大半生的考古生涯是在耀州窑‘十里窑场\’遗址上度过的。在漆水之滨,几乎每一块土地都留下我们的脚印。每一条沟、每一道塬、每一个田坎和地边,都是考古工作者反复考察的见证。”

  “正是几代人半个多世纪在窑址上,不停的寻求和考察,不断的发掘和研究,才搞清了这处千年名窑的光辉历史,使之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的考古,被评为二十世纪全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和陕西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而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也荣获了全国首届田野考古的奖项。”回想起半个多世纪的耀州窑考古,禚先生感慨万分。

  自23岁禚先生首次见到耀州窑址出土的大批瓷片,至今已经整整56年,从事耀州瓷研究也有44年,她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耀州窑。

  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她仍在窑址上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对陶瓷的热情。“耀州窑的考古工作赋予了我学术生命,我大半生的奋斗和追求完全融入其中。

  “一个人能做点事是因为有多方面和很多人的支持,我感谢他们,也一直怀有感恩之心。”

  三代考古历史人

  “我的爱人杜葆仁先生也是一位古陶瓷研究学者,因为对耀州窑的共同热爱,几十年来我们一起在考古一线进行发掘,那时候大家开玩笑的说我们开的是‘夫妻店\’。后来,在我62岁时我爱人去世了,他在临终时叮嘱我:对耀州窑的研究要抓紧!我们要对得起耀州窑!他说对耀州窑的研究不能画逗号,不能画分号,让我要想尽千方百计,为这件事画上句号。”禚先生对记者说。

  禚先生说,当时与爱人相识时,他只是一个技术员,而自己却已经是研究员。然而丈夫的老实本分和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却打动了她。每天晚上爱人都能坚持学习到两、三点钟,他自己坚持自学了全部大学历史考古系专业课程,并最终评了研究员职称。 

  “儿子70年5月出生,在他只有20多天的时候,单位进行机构调整。因工作需要单位想派我爱人去汉水流域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在那样的年代,文物工作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明白非常不容易。我对他说‘你走吧,家里有我,你放心。\’就这样,做饭、洗尿布、买菜、买米面油,而且那时候还要拉架子车去拉煤球,没办法我只能把孩子背在身上。”提起当年的岁月,禚先生言语里没有一丝的抱怨。

  1971年2月,陕南在修建襄樊铁路时发现了文物,这次单位给禚先生安排了工作任务。

  没办法,她只能把不到一岁的孩子寄养到一位李奶奶家。李奶奶说“你千万不敢来,要不孩子我没法带。”禚先生也就不敢去,但是初为人母的她在忙完工作后还是忍不住的想孩子。

  有一天忙完工作已经晚上10点多,想着孩子已经睡了,就站在李奶奶家院子里从窗户往里看,发现儿子还没睡着。在怔怔地看着一串小灯泡,嘴里喊着“妈,妈……”她的眼泪就止不住唰唰地往下流。禚先生说李奶奶的丈夫是个电工,因为孩子不吃不喝不睡觉,只是哭闹,他就做了一串灯泡让孩子看。

  禚先生说,当时她和爱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铜川,而孩子却在西安上学。

  从初一开始儿子便开始生活全部自理,但他又不会做其他的饭,只能天天吃方便面,后来一看到方便面就会吐。没办法,他们又教会儿子搓面疙瘩,离开家时给孩子炒点咸菜,这样一直坚持到儿子毕业。

  由于受家庭影响,禚老师说儿子也对历史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兴趣。但是在考大学时,阴差阳错又学习了法律专业。毕业后,他还是想从事跟历史相关的工作,就让他自学了全部历史专业。禚先生说,现在正在上大学的孙子也在读历史系。有时节假日全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依然是考古和文物。

  简单平和的养生方法

  谈起养生,已经80岁高龄的禚先生笑着说:“这个,我真的有自己的一套。”

  禚先生说首先是心态,要尽量单一、阳光、平淡。她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心态要尽量积极向上,平淡,物欲不能太重,要追求精神上的阳光和富足。吃穿可以简朴些,不要浪费,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多帮助别人,而且要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要有太大的欲望但是要有追求。

  其次,她非常注意饮食。平时吃饭虽然主要都是在单位灶上,也都是大众菜和五谷杂粮,但是她吃的花样和材质品种比较多,多吃蔬菜和五谷杂粮,早上吃好,中午吃饱。

  第三,就是坚持锻炼。禚先生说,她每天晚饭后会围绕展厅走路1个多小时,大概加起来有10里路。同时,自己做些适当的手部和耳部小按摩。“我现在头发还黑着呢,我没染,你看看。”说着,禚先生摘下了帽子。

  记者看到,禚先生的白头发很少,而且浓密又有光泽,完全不像80岁老人。

  “我常年在野外工作,身体底子好。加之考古的人一般都是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很多问题都没搞明白,据说考古的人长寿。”禚先生笑着对记者说。她说,现在年龄大了,也会适当补充一点与食材相关的,例如枸杞、花青素、多种维生素等。

  在感恩中守望耀州窑

  采访中,禚先生一直对记者反复表达着她对耀州窑的感谢、感激和感恩之情。

  她说:“人要懂得奉献、感恩、追求和珍惜。我学了这个专业,干了这个专业,我很感恩,是耀州窑成就了我,它的博大精深让我此生都念念不忘。退体能返聘到这个平台,继续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我很珍惜。我愿意继续在这个岗位上,用我这些年的知识积累和大家一起探讨做一些事情。”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耀州窑研究会名誉会长;并兼任陕西省文物鉴定组、陕西司法鉴定中心等部门组织的顾问和鉴定专家,同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禚先生所获荣誉的确不少,但她并未为荣誉所累,她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耀州窑。

  如今已80岁高龄的她,还经常奔波于西安和铜川两地,当然,她呆在铜川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回西安自己家的时间。

  记者手记:在对禚先生的采访中,我一次又一次被她的博学、严谨和坚强所震撼和感动。她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耀州窑在古代就很有成就,我们只是把它再次展示出来。”禚先生还说,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写一篇《弥留之际的心愿》,献给已经过世的丈夫。因为除了自己的热爱,还有爱人的心血、热爱和支持,也算对我先生、对我自己此生一个交待了。(成艳妮)

新闻推荐

八万只“扶贫兔”推动红色老区农业供给侧改革

????“这只种兔没配上兔娃,是因为超重了,要减肥……”画面上,市昊润农牧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刘书先家给兔子“看病”。养殖中有什么问题,只要打一个电话,技术员很快就会赶来解决。本报记者刘冰剑摄 ...

耀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耀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铜川鸟儿知多少2017-04-16 10:01
猜你喜欢:
评论:(守望耀州窑)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