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送别黄卫平

来源:铜川日报 2017-04-1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黄卫平走了,铜川文化界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倒下了,时间是2017年4月9日,黄昏。

  在铜川、在铜川新闻界、在铜川文化人的圈子里,说起黄卫平,我想是不用介绍的,大家都知道他,熟悉他。

  得到他辞世的消息,我是感到震惊的:他101岁的老母亲不是还在,他怎么就先走了?他怎么能先走呢?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该怎样给他送行?

  我和黄卫平的熟识并不像铜川文化圈里的有些同仁一样有那么早。大概是我从事市委宣传部新闻管理工作以来才有缘认识他的。要我说出初次见面是哪一年哪一天,我还真说不上来。到今天为止,我们认识满打满算也就20来年。这些年来,我们只是业务上的关系,工作上的关系,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他风风火火地忙他的工作、忙他的业务,忙他的文章,忙他的专著,忙他的书稿;我则稀里糊涂地忙我的事务,忙我的杂七杂八,抽空读读他的文章他的书。彼此只限于你来我往,个人关系也没有好到称兄道弟的地步。每次见面,他有时叫我名字,有时称我职务,偶尔也叫声兄弟。我对他的称谓则很简单,我认识他时他是铜川日报的总编,我叫他黄总;他当社长了,我还叫他黄总;再后来他职务变来变去,我仍然叫他黄总;今天为他送行,他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我又叫了他一声———黄总。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直来直去、快人快语、急急火火的,一点也没有江浙人的悠扬,一点也没有水乡人的婉约,倒像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北方汉子。他的老家在江苏省的海门,一个长江入海口长大的人,一个崇明岛上看海鸟的人,怎么会来到铜川,怎么会和地处西北一隅的煤城发生交集,怎么会和煤矿工人划上等号,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新闻人,又怎么会成为一个著名作家,学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呢?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去做专门考证。只是今天他倒下了,我才从他的生平简介中知道点大概。

  黄卫平是一个文化人。

  从很早很早起,大凡来铜川的文化名人,和文化有关的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总要陪同,他总要出席,他总要参加。大凡与铜川有关联的文化名人走了,他总是要送别送行,他总是要写些文章,表达他的情感、他的想法、他发自内心的敬仰怀念之情。路遥来了,他陪着路遥,路遥走了,他哭别路遥;陈忠实来了,他陪着陈忠实,陈忠实走了,他又送别陈忠实。

  我忽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我忽然想起了林黛玉《葬花吟》中的一句歌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当年,黄卫平先生是那样真真切切地为路遥送行,为陈忠实送行。今天,当黄卫平先生离去时,我们应该怎样为他送行?

  说句心里话,我本人对铜川文化的了解,对铜川文化人的了解,对铜川文化史的了解,大都来自卫平先生的介绍和拜读卫平先生的文章、专著。

  黄卫平是个文化人。文化人的人生只有文化人才能懂;文化人的人生只有热爱文化的人才能懂;文化人的人生只有真正关注文化的人、关爱文化的人才能真正懂。

  卫平先生啊,我知道,你在写《孟姜女》之前,你是去帮这女子缝制了寒衣,准备了行囊的;你是陪着咱铜川孟家塬的这位美女沿着漆水河的河道逆流而上,出金锁关,登宜君墚,呼号哀叫,风餐露宿,一路北去的;你是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这女子的脚印,陪她寻觅丈夫,陪她哭塌长城的。

  我知道,你在写你的《大顺史稿》《大顺花魂》时,你是穿越了时空:你是读懂了明末清初的风土人情的;你是读懂了那个时代的社情民意的;你是读懂了那个时代的达官贵人和黎民百姓的;你是读懂了那个时代的陕北婆姨和关中汉子的;你是听到了那长眠在地下的起义军将士的吼叫声和战马的嘶鸣!

  我知道,你的《陈炉古镇》,是你从那沟渠里、山洼上刨挖一个个陶瓷碎片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开始爬格子了;你的《东方陶瓷古镇纪事》,从你在陈炉街道上走街串巷,从你进张家门出李家院开始,从你第一次逛十里窑场,从你第一次走上店村、过立地坡,从你第一次攀军台岭、爬石马山时就已经开始运筹帷幄,挥洒自如了。

  其实,文化人的人生是幸福的、开心的。他天天陶醉在创作的梦里、梦到了美丽、梦到了辉煌。文化人的人生又是凄惨、悲怆的。没有出名,想出名;出了名,想更出名。这本书写完了,要为下本书做准备;这个文章发表了,又要酝酿下篇文章。你说这些任务是谁安排给他的,没有人给他安排。在文化人看来,这是上苍给他的任务和使命。

  黄卫平是一个新闻人。

  新闻人大都是“夜猫子”。他这一辈子加了多少个班、熬了多少个通宵,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多少次为一个字一个词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多少次为掉了一个字漏了一个标点符号而扼腕叹息,捶胸顿足,恐怕没人能够知道。

  他这一辈子写了多少新闻稿件,编辑了多少新闻版面,写了多少消息,写了多少通讯,写了多少报告文学,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我想是不计其数的。古人说文章等身,我想单单黄卫平写的新闻稿,编辑的新闻版面摞在一起,是要远远超过他的身高的。

  卫平先生啊,我是读了你的报告文学《这里是平凡的世界》,才知道了你和路遥、你和《平凡的世界》之间的故事;我是读了你的诗歌《孟姜女》,我才被这女子所吸引,我才为你用白描手法写出“一个包袱、一个行囊”的孟姜女感到了震撼、产生了共鸣;我是读了你的《用生命搏击贫困》才产生灵感,为中央电视台《好支书郭秀明》的电视专题片写下了陕北民歌《好人颂》《歌唱郭秀明》。我是读了你的《陈炉陶瓷古镇纪事》才有了激情,为凤凰卫视《中国陶瓷》电视片写下了陕北民歌《十里窑场的小妹妹》《大老碗能装下一座山》。

  黄卫平是一头牛。

  他默默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园中。他用《矿山的脊梁》《穿越崎岖》《矿妹子》《铁匠刘》《家在西部》《太阳石》《孟姜女的传说发生在铜川》等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回报了养育他的铜川人民和铜川大地。

  当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不幸辞世的消息,我能做的就是在朋友圈为他发一条评论:

  人间昨夜失先生,天上从此多才子。

  黄卫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是新闻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他是文人圈里一名普普通通的作家。但对铜川来说,对铜川的文化人来说,他的人生是辉煌的,不平凡的。他为铜川的新闻事业和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功名显赫。当他轰然倒下时,我的心目中就突然失去了标杆。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我忽然想起毛泽东主席《吊罗荣桓同志》七律中的“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诗句。卫平先生,你这一去,我再想了解铜川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再想听孟姜女的哭喊,我再想了解陈炉古镇街道里的往事,我再想读懂耀州窑陶瓷片片里的故事,我再想为郭秀明这样的人物写一曲陕北民歌,我再有这样那样的疑难,我该去找谁呢?(郝凤楼)

新闻推荐

铜川市开展创卫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

  本报讯(记者田甜)为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4月10日至13日,市公共卫生处组织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市级督导组,对全市二...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陈炉石带来的效应2017-04-17 10:02
猜你喜欢:
评论:(送别黄卫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