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赵杨博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铜川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人均年生产总值达4479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5%、5.3%和5.7%,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6个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全市3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48.5%;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次通过……
这是“十四五”新征程的新图景:铜川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强产业集群、做大区域中心、做优发展环境,竭力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2020年,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卫星大数据应用院士工作站、商业航天测控网铜川中心站投入运营;智慧城市一期、西北红色数据湖、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新增数字经济市场主体121户,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建成达美轮毂、特必克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项目30个,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80亿元……这张耀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铜川人敢为人先的发展眼光和行动魄力。
五年来,铜川顺应新形势、着眼新突破,扎实开展规划大会战,进一步深化了市情认识、厘清了发展思路、凝聚了发展共识。六大产业集群、五大区域中心建设全面起势,推动全方位转型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回首过去,煤炭、水泥、铝是铜川工业的“老三样”。再看今朝,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中医药产业提速破局,陶瓷产业融合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为了不断激发发展活力,铜川始终走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前列:“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455项,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市场主体数量实现翻番,达到11.15万户;耀州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农村普惠金融“宜君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区获批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
铜川正处于转型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进阶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十四五”期间,铜川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产业转型迈出更大步伐,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民生福祉获得更大提高。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铜川因煤而生、因矿设市,曾因环境问题被称作“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五年来,铜川突出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铜川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PM2.5、PM10浓度逐年下降,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1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关中前列;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48.5%,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生态好不好,对栖息环境最为挑剔的朱鹮最有“发言权”。铜川作为秦岭以北首个朱鹮野化放飞地,已吸引上百只朱鹮在这里安家落户。
“十四五”期间,铜川将推动生态环境取得较大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能源、土地等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到2025年,力争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共建共享,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2020年11月18日,以“人民城市,幸福小康”为主题的“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铜川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四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多年来,铜川秉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于产城融合以及百姓幸福指数的稳步提高,一批惠民便民实事得到落实,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何军)近日,铜川市总工会、市慈善协会组织开展“爱心关照·慈善帮困”活动,为该市35名困难离退休老职工每人发放...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