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早产三胞胎牵动众人心。2017年10月30日,王英向三胞胎的奶奶送去爱心善款。(资料照片)
“做慈善,是积德获福,益寿延年的事业。”谈起11年慈善工作,市慈善暨扶贫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英向记者娓娓道来:“生活有规律,精神有依托,跟没退休时一样,似乎都比同龄人衰老得慢。”王英今年已经69岁,是高考恢复后第一届大学生。他1968年参加工作,从事新闻工作24年,曾任铜川日报社总编、社长等职。在岗期间,他采访撰写的评论《六论铁民精神》、通讯《茅屋状元》、摄影《回娘家》等稿件荣获全国各类新闻大奖,被表彰为“陕西省优秀编辑”。
“当记者期间,采访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了解各阶层生活状况。一些贫困群众的艰难生活让我特别同情,感同身受。退休后,我决定从事慈善事业。只有大家都过得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王英说。工作时期练就了深厚的文字写作功底,为他离职后到市慈善协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6年10月份,从市档案局局长离岗的王英,接到多家私企的高薪邀请,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工作经费500元的慈善事业。2007年,他来到协会。在两任会长的领导下,他先后任协会综合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分工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综合材料、宣传信息、志愿服务、慈善教育、慈善文化等项工作,同时也参与善款募集和捐资助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12月,王英被省慈善协会授予“慈善突出贡献奖”。
11年来,他几乎承担了协会所有文字材料的起草撰写和照片拍摄,白手起家建立起协会的文书档案、摄影档案和宣传信息档案,请书法家书写了协会的《功德薄》,并为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协会、市史志办撰写铜川慈善扶贫工作的年鉴资料,为省慈善协会撰写会刊资料,使铜川慈善扶贫工作载入史册。
“每次把慰问品、救助金发至受助者手中时,我心里便有了一定的安慰感,能帮他们解决一时的困难,我乐此不疲。”王英说。他主动协助会长,积极联系筹募善款,仅在2016年迎“9·5”募集活动中,协会共设立6支慈善基金,其中5支慈善基金就是他一手联系促成的,基金总额为650万元,每年可获捐善款13万元,5至10年期限内共获捐善款85万元。2017年,他又联系一家爱心企业一次性为助学捐款22万元,已资助贫困大学生21名,并创新出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的助学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让一人受助全家脱贫的愿望得以实现。市协会也荣获省慈善协会2017年度9·5善款募集先进单位奖。
他对宣传信息工作非常熟悉,兼任协会宣传部部长。除了自己采写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言论文章和经验材料100余篇外,还组建起由30多名记者、编辑、摄影师、书画家、文艺骨干组成的慈善宣传志愿服务队,并亲任队长,带领志愿者一起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化的慈善宣传活动。他受命起草,并积极参与各方协调,终于促成2014年12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慈善事业的意见》。2015年,他参与策划组织了为期半年的慈善扶贫知识竞赛,万余人参赛,评出各类获奖者67名。2016年,又与《铜川日报》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学习贯彻慈善法慈善扶贫在行动”征文活动,共推出先进典型30多个,评出各类获奖者12名。为广泛宣传《慈善法》,他建议协会购买慈善法单行本1000册,加印《铜川日报》3000份,印发宣传彩页3000份,制作展板40块,刊用照片264张,进行了巡回展出。2017年,他倡导协会网站进行全新改版,应用全省慈善系统统一软件,实现了省、市慈善机构间的互联互通,为慈善宣传信息工作搭建起更先进、更广阔、更快捷的操作平台。他组织慈善宣传志愿者,每年向各媒体发稿200余篇,发照片180多张。由于坚持多年,成绩突出,市协会被省慈善协会表彰为“2016年度慈善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他同时兼任协会慈善志愿者总部部长。11年来,全市慈善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慈善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550支,志愿者达到27735名,已有活动点42503个,自筹慰问经费444.69万元,参与服务达到1926064人次、5984万工时,共资助慰问贫困人员46361名。由于队伍发展快,开展活动多,内部管理好,扶贫成绩大,市协会2015年和2016年被省慈善协会两次授予“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奖”,2015年12月被铜川市表彰为“志愿服务先进单位”;他个人2016年被省慈善协会表彰为“慈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15年被铜川市表彰为“优秀志愿者”他曾经分工负责的支教助学项目,一直是市协会慈善救助的重中之重。在项目实施中,2011年筹资91万元,2012年筹资149万元,2013年筹资165万元,2014年筹资177万元,2015年筹资185万元,2016年筹资178万元,2017年筹资420万元,共资助2万余名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2016年8月,市协会该项目被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今年9月份该项目还获得“三秦善星”奖。
种下一颗善心,收获一生福气。王英退休后,没有选择打工挣钱的忙事和含饴弄孙的累事,而是选择助人为乐的善事。11年来,他为协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2014年市协会被授予“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他个人也连续两届被表彰为“铜川市优秀慈善工作者”。同时,他还带动女儿连续5年参与捐资助学组织、宣传工作,带动儿子联系一家大型私企一次性为助学捐赠善款22万元,孙女也被市一中命名为“最美孝心少年”。他们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慈善之家”。他觉得慈善事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积德行善,促进和谐”,是高尚而有意义的事,甘愿为此奉献余热。(本报记者 刘西艳 吴洋凯 见习记者 张卫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佳崔静)中秋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也有一些老人孤独无依,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西延高速铜川管理所志愿者...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