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5岁的郝士杰老人曾任原铜川鑫光铝业有限公司厂长、党委书记,他在这个厂工作了26年。从开始筹建到发展壮大,他把厂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精管、抚养。当年按照“深圳速度”建设起来的铜川市铝厂是铜川乃至全省真正意义上的电解铝企业。不仅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当年年底更是上缴利润12.3万余元,仅1年后就提前45天超额完成年度生产计划,上缴利润164万余元。
上世纪60年代,随着试生产的户县铝厂等单位相继被关停,陕西始终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解铝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农用铝线等生产生活急需产品全靠外省调拨,极大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1958年,因支援地方工业建设,郝士杰由西北建筑二公司调到铜川市计委工作。1969年,郝士杰参与了筹建市铝厂的工作,本着“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他从选址、建设、招工亲力亲为,使年产5000吨电解铝生产线于1969年3月在北关雷家沟破土动工,11月部分电解槽建成投产,结束了陕西无铝的历史。铝绞线1971年5月部分投产,生产随后逐年正常,当月全厂由亏损转为盈利,当年底上缴利润12.3万余元。1972年铝锭产量5079吨,提前45天超额完成年度生产计划,上缴利润164万余元。
都说万事开头难,市铝厂筹建初期,30出头的郝士杰一心想克服各种困难把厂子建起来,他联系设计院、施工单位,整日吃住在工地,忙得不可开交,晚上12点前几乎没睡过觉。女儿放暑假时来到工地,看到他这么辛苦,就把饭打好放到饭盒里,下面坐盆水温着,希望他能有时间吃上一口热饭,可即便是这样,父亲夜里回来时饭菜早已冰凉。
在那个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郝士杰家就是铝厂的一个“临时接待站”,省上来的专家们只要来铜办公,吃饭都是在他的家里。尽管他和妻子微薄的工资要养活5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但他们仍旧对省上来的专家们热情款待,从不计较。后来,厂里有5台槽子先投产,急需要一个送铝水的小车子,郝士杰就把正学走路小女儿坐着的小车轮子拆掉,拿到厂里焊了架子做成小车,把送铝水的问题解决了。
在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建设中,郝士杰与铝厂同呼吸共命运,从一名政府指导者转换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铝厂人。他先后任职基建办主任、生产科科长,1979年,他走上厂级领导岗位,1987年开始任党委书记。由于他熟悉业务,精通管理,既有改革创新精神,又有精细求实的作风,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任党委书记期间,企业被省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郝士杰老人回忆道,我对自己有个“213”总结:“2件事”是给铜川市争来了两个项目,一个是铝厂,一个是黄堡水泥厂;“1”是我和大家一起筹建铝厂;“3”是在铝厂建成后又进行扩建,引资3个亿。
不搞特权、不占公家便宜也是郝士杰的一个特点。那时,郝士杰在厂里定了个规矩,领导干部私人用车可以,但是要给办公室交费。就连家里买煤、储藏过冬吃的白菜,都是自己借架子车往家里拉。他不愿用公家的车去办私事,更不愿意因为当了领导就搞特权。一次,河南老家来人到铜川,郝士杰因公事在身走不开,让单位司机跑了一趟把人接了回来,第二天他就把钱主动交到办公室。
郝士杰老人说:“领导干部不能想着占公家的光,我时刻谨记:不管干啥工作都要踏踏实实,不要想着占公家一点便宜,更不能占国家一分一文,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才是分本!”(本报记者 袁欣)
新闻推荐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铜川大地。“80后”夫妻董涛涛和段小静曾经给人打工,如今也当起了老板。今年2月,夫妻俩在新区开了一间小吃店,主要经营搅团、漏鱼和面食,二人凭着...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