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寒门学子的渴盼;贫穷,是寒门学子的软肋。近日,记者走进印台区一些城乡学校,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2016年以来,印台区教科体局在精准建设、精准资助、精准帮扶上下工夫,政策、资金、项目等纷纷向农村学校予以倾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关心、关注青少年人格成长,扶智又扶志,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扶贫项目普惠了莘莘学子。
教师结对帮扶 扶智又扶志
1月17日上午,铃声一响,阿庄中小学刚一放学,初一(1)班的学生小鹏(化名)就被等在教室门口的地理老师吕婷婷叫住了。“小鹏,你吃饭不方便,跟我一起去吧,我帮你打饭。”吕婷婷不由分说地拉着腼腆的小鹏就往食堂走去。小鹏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榆林打工,他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学时便住在学校的宿舍。2017年10月底,小鹏不小心摔伤,造成胳膊骨折,在学校的生活也成了问题。但在帮扶老师吕婷婷的照料下,小鹏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李老师带我们去过重泉古城、泰陵等好多地方玩过,还请我们去家里吃饭……”提起帮扶老师广阳镇中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李明禄两年来对自己的帮助,初二(1)班的小燕(化名)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都是印台区“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中的缩影。像小鹏和小燕这样被教师结对帮扶的学生,在印台区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业有成,更需要的是亲情的温暖。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印台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幸福成长,爱满教育”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系列活动,以“一对一”“二对一”“多对一”的互助模式开展帮学习、帮心理、帮思想、帮生活、帮技能“五帮”活动。目前,全区1649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实现了结对帮扶。
社会捐资助学 助力加速脱贫
2017年11月8日,印台区徐家沟小学的小朋友们每人都收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爱心礼包,里面有魔方、跳绳、口琴、彩笔等,对山区的孩子来说,这个名为“小爱也温暖”的礼包为孩子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近年来,印台区社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一批心怀慈善精神的爱心人士在印台区教科体局的积极联系下,慷慨解囊,纷纷为教育扶贫添砖加瓦。2017年,铜川籍爱心人士付璇竹发起的“铜川资助群”,共资助印台区339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额6.78万元。印台籍企业家设立的“安惊川助学项目”资助该区4所学校150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额15万元。中国金币总公司爱心志愿者给阿庄中小学7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7.2万元。中国金币总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志愿者资助该区4所学校5名贫困家庭学生1万余元。当年11月份,印台区又争取苏陕扶贫协作项目20万元,帮助4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借力发力 提升教育扶贫能力
“要不是政策好,我家哪有钱让娃到大城市去上学呢,连想都不敢想。”提起孩子曹敏哲的近况,贫困户赵晓玲心情非常激动。自陕西省实施脱贫攻坚“双百工程”以来,印台区和陕西科技大学确立了帮扶关系。2017年9月,陕西科技大学为印台区9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就读于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还为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每月补贴500元生活费,圆了寒门学子上好学的梦想。
全省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陕西科技大学累计有300余人次赴印台区开展帮扶工作。开展帮扶项目27项,资助贫困生9人,签订帮扶项目协议书4份,建立实践、示范基地4个,举办技能培训班4场,培训人员500余人次。陕科大职教学院在印台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100名中小学教师从中受益。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科研、人才、文化等资源,提升了印台区教育扶贫的能力,为该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原玉红 焦悦 张梦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璇韦懿)一直以来,铜川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铜川市住房公积金追赶超越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便...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