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台区,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由“等靠要看”到勤劳致富,由宁愿苦熬到苦干实干的脱贫故事屡见不鲜。今年以来,印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980户11960人,脱贫攻坚的信心犹如星火燎原,滋生出强大的内生动力,爆发出奋勇脱贫攻坚的巨大力量。
政策入户重塑脱贫信心
印台区切实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精准脱贫政策户户知晓、人人熟知,着力加强教育和引导,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整理印制了《陕西省识别贫困户九条标准》等相关脱贫攻坚政策资料,发放至全区脱贫攻坚战线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政策、熟知程序,保障落实;印制《致全区广大农户的一封信》《脱贫攻坚政策入户宣传告知单》发放到全区所有农户手中,确保扶贫政策宣讲到村、到户、到人,提高农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和熟悉度。目前,该区共印制发放相关脱贫攻坚政策资料7万余份,同时在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对脱贫攻坚政策进行了再发布、再宣传。在脱贫攻坚工作整改过程中,印台区各区级领导率先垂范、镇办街道同步跟进、包抓部门真帮实干、帮扶干部走村入户、第一书记倾心驻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摸排,将政策向广大农户解释,确保***、精准脱贫政策真正送进千家万户。同时,该区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8个镇(街道)均组装了政策宣传车,每天逐村进行巡回宣传;该区107个行政村均利用各自广播站,巡回播放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确保***、精准脱贫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帮助贫困群众重塑战胜自我的信心。
决策引路激发脱贫斗志
为了实现全区脱贫人口如期脱贫这一总目标,印台区对“贫困”发起了全面“总攻”,26名区级领导包抓50个贫困村,定期蹲点“解剖麻雀”“住村夜话”,以上率下,提高工作指导的频率和精度;96个区级部门单位、107个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20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通过四支力量整合,建立了临时党支部50个,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帮扶责任,送技术、育产业、谋发展,为加快全区脱贫攻坚步伐注入内生动力。该区区委、区政府同各镇办、十组两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把脱贫攻坚列为年度目标责任及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精准脱贫作为磨练干部的“试金石”和干部选用任免的“赛马场”。
印台区用足用活扶贫攻坚政策,引燃了全区干部群众大打脱贫攻坚硬仗的激情。编发基层干部党务知识《口袋读本》,举办农村基层干部专题辅导培训班等,激发自觉,增强本领;采取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形式,加强信息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推广;推行“党支部+产业+合作组织(协会)+党员+农户”五位一体运行模式,增加农民收入;采取项目支持、部门包抓和镇村自筹的办法,推进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通过严格落实“10+1”管理制度和抓好典型示范带动等,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一诺双述三评三考”制度,加大比分权重,综合评定结果;对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奖惩;实行工作不力召回制度;建立驻村工作日志、考勤等管理制度,加强督导考核。
典型引领凸显内生动力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陈炉镇立地坡村村民贺亚婷说。她的丈夫双目失明,右臂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全靠贺亚婷一个人操持,由于家境困难,20多年来一直都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凭着吃苦能干和压饸饹的手艺一年间就把家庭收入从4000多元增加到近5万元,而且还成了脱贫示范户。
阿庄镇长峪村村民路净辉,因工作时突发事故导致左臂丧失,和父亲相依为命靠几亩薄田生活。2015年11月被确定为贫困户,可他“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坚决要退出贫困户,后经劝说才同意接受帮扶。为了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路净辉多方打听考察,决定种植圣女果,村里的扶贫工作组主动帮他联系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组织他去专业基地学习观摩栽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一年,他种植圣女果收益就达1.5万元,还清外债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印台脱贫路上,有着许许多多自强不息的标兵,有着众多感人的故事。该区充分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宣传表彰,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典型成为脱贫攻坚的“航标灯”和“引路人”。一年来,该区总结提炼了20个典型自主脱贫示范户、第一书记及支部书记先进事迹,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辐射作用。同时,该区通过举办“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主题巡展,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等活动,传递正能量,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开展道德大讲堂、脱贫攻坚争先创优,落实公益救助、公益诉讼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本报记者 曹金 通讯员 冯心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剑)今年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努力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管理、监测预警、工程防御、抢险救灾保障“四大体系”,强化应急值守和指挥调度,较好实现了防...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