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同官县光绪年间年馑琐记

来源:商洛日报 2017-06-09 07:30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一些人似乎忘记了历史上那些闹年馑的岁月。前几年,灯红酒绿、奢侈浮华、铺张浪费的奢靡世风,一度四处弥漫,还互相攀比、炫耀。有人痛心疾首地指出:穷奢极欲,以至连什么“黄金宴”大型“啤酒喷泉”都出现了。更甚者,有些腐败分子竟厚颜无耻道:“这辈子什么都吃遍了,就熊猫肉还没吃过,不知肉味道如何?”再者,去那些酒楼饭馆餐桌看看,杯盘狼籍下的奢侈、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去那些大学校园里食堂看看,每天每顿大手大脚倒掉的剩饭菜,直令人摇头叹息,这就是当今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的具体表现么?

近年,我翻看同官县(今王益区、印台区)的史料,听取耋老的讲述时,不由地对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几次可怕的年馑,带来的“十室九空”的惨状,感到怵目惊心。我以郭家河村、东王益村、武家塬村,屽村等地为例,讲述曾经发生过的悲惨往事。

郭家河村,位于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境内。据《同官县志·乡里》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无炭窠沟村,有郭家河村,归同川里辖。清代,郭家河归属同官县西乡第二堡。然而到了今天,此村没有一户郭姓本地人。那么,村名是从何而来的呢?

去年10月份,我在王家河杨树沟村发现一方清代郭氏墓志铭。据其记载,明末山西临县一郭姓农民,携带着家眷,迁至同官县今炭窠沟。那时候,那一带没有居民。郭氏父子数人开垦沟畔的坡地,从事农耕,维持生计。十几年后,子孙数户顺王家河川道北上,择地定居,逐步形成村庄,叫郭家河村。

时至光绪年间年馑,各村镇饿殍遍野。同官县饿死百姓大半,郭家河郭氏家族也不例外。据当地老者郭玉芳听她的长辈说,那时,族人将周围的草根树皮吃尽。为求活命,不得不吃下“观音土”,即高岭土。虽可暂时解除饥饿感,但无法消化,不久都纷纷腹胀而死。灾后,全村百余口人,只侥幸活下来一个青年人,后来迁居今杨树沟村另立家业。由于他被年馑灾害吓怕了,常年督促子孙积攒粮食干菜,见一二十天不下雨,便惊恐万状,以为年馑又来了,常常弄得子孙啼笑皆非。

东王益村,位于王益区王益街道办事处驻地东侧。《同官县志·杂谈》云:“东王益村,元宗室益王之后,入明以王为姓,居此村,故名。”

我为了探寻益王在同官的行踪,曾到东王益村寻找其后裔。然而意外的是,此村没有姓王的村民。听了村中最年长者温林老先生讲述,才明白其中的原由。

温老年过九旬,身体硬朗,雪白的长须飘垂在胸前。他说,古代东王益村有105户,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村庄。人气旺盛,水浇地多,比较富裕。崇尚习武,武艺高强者要么当刀客外出闯荡,要么作镖客护送商队。可是到了光绪年间,同官县连续遭遇特大旱灾,农田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路边常有人围成一圈,点着篝火烤人肉吃。甚至有贩子将人肉剁成块,冒充牛肉售卖的。许多家庭满门饿死,只有5户幸存,温家就是其中一户。死者后来被集中埋葬在村后一棵桑树周围。自从那场天灾之后,东王益村就没有姓王的人家了。

武家塬村,位于印台区广阳镇对面塬顶上。在光绪三年年馑中,全村40余口人只活下7口。目前村中也无一户姓武的原住民。据印台区原政协委员王庭月先生的《武家塬村史》一文记述:那时村民将树皮草根吃尽,又吃田鼠,最后便人吃人了。村里有一孔没人住的烂窑洞,是饥民聚集在一起吃人肉的处所。最终这些吃人者也被饿死在窑洞里。这孔窑洞被人们称为“吃人窑”,灾荒过后被堵塞。民国初,有户逃荒者来到武家塬,因无处居住,将“吃人窑”挖开,清理出了大堆的人骨。

屽村,位于王益区黄堡镇东北面。清末,屽村有一位知名学者叫和时雍。是县学廪膳生员,也就是吃国家皇粮的秀才,著有哲学伦理著作《野处杂俎》四卷。

光绪年间年馑,和时雍前往邻省甘肃躲灾糊口,灾后归乡。他在叙写《和氏家谱》时,记载了当年的灾情,其惨状让人震惊。现将原文节选如下:“七月上人口册,余上屽峪村,连邓贺两家,男女老少,共二百一十七口。以后旱既太甚,二麦莫安,野无青草,室如悬罄,民皆饥色,野多饿殍。舍儿女犹弃弊蓰,关亲友如防寇盗。余上屽峪村共六十一口,除邓贺两家,实有四十八口,罗寨和姓只有四家。”大意是:上屽村和氏及邓、贺两家,男女老幼,共有217人。此后旱情愈发严重,庄稼已经绝收,野外已无青草,各家各户一贫如洗,人人面有饥色,多人饿死在田野或路边。灾荒带来的困境,让人们失去了理智,抛弃儿女如同扔掉烂鞋,看待亲属朋友好比提防强盗。灾后,上屽村还有61人,除去邓、贺两家,和氏保留了48人,罗寨村的和氏也只有4家人了。

一座村庄,就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就有一段曾令老一辈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我们尽情享受现代化物质生活,食美味,品佳肴,饮琼浆,畅谈“舌尖的故事”时。是否想到一百年前的苦难年馑,一个个先民倍受饥饿的煎熬和折磨,各个村庄里发生的悲剧和惨景!

《吕氏春秋·博志》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这一古训,令人深思和警觉。挥霍无度的物质欲望,穷奢极侈的人生态度,只能物极必反,加速事物轮回。谁能够保证一百年之后,人类不会再次遭遇饥荒年馑呢?珍惜资源,爱惜食物,拒绝浪费,遵行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在保护地球家园,更是拯救我们自己。(秦陇华)

新闻推荐

印台区产业孵化基地成为招商引资“新引擎”

本报讯(记者吴洋凯)今年以来,印台区文广新局在该区2017年“弘扬秀明精神,打好招商引资战役”工作中,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地拉动”的招商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孵化基地,使其成为招商引资“...

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印台区2017-06-07 00:00
评论:(同官县光绪年间年馑琐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