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终生难忘的地方——苍窑 黄宏显

来源:铜川日报 2017-03-01 09:44   https://www.yybnet.net/
在铜川有个金锁镇(当年叫金锁公社,“文革期间”叫向阳公社),在金锁镇有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地方,那就是苍窑村……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1968年,毛主席一声令下,数以千万计的城镇青年毅然而又难舍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城市,奔向祖国的山区,奔向祖国的边疆,在那里挥洒青春的汗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于几乎所有的知青来说,不管回忆是甜蜜还是苦涩,上山下乡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我就是那一年到苍窑村的第一批知青,当时只有18岁,到那里后,就投入到农村火热的劳动锻炼中去,种菜、养猪、喂牛,我样样跟着农民学,慢慢地这些农活我全都学会了。在苍窑下乡的日子里,有欢乐、有痛苦、有甜蜜、有忧愁,可谓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1970年带着无限的感慨,带着丝丝眷念,我离开了那片曾经生活战斗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广阔天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当年,历史赋予我们“知识青年”称号,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我们这一辈,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苍窑村留下了我青春足迹,在这里我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磨炼,也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善良。更重要的是,我们见证了那段历史岁月,赢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无怨无悔,而苍窑村也成了我终生难忘的地方。自我招工回城后,每年春节我都要回村看看,就像回家一样。

看!我给老伴讲述当年在这干活的场面,第一次穿着短袖锄玉米,满身划得都是血印,又蜇又疼。69年松山着火了,我第一个跑上去救火。当时,被评为“铜川市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当年我下乡时,经常在老会计家填补那常鸣叫不已的肚子,还记得我们知青们用的煤油都是他从金锁关一瓶一瓶提回来的,提回来就给我们分,叮咛我们焰小点,不然熏得鼻孔黑。当时在村上,他就是一个最热心为社员办事的人。也是我们知青的贴心人。

1970年,我招工出来了,在后来近50年的日子里,和老会计一直有往来,他每次来我家都带点苞谷糁和核桃,他走时我爱人给他拿上一袋大米一袋面,旧衣服和一点钱。他一直关心着我们家的人,我们也一直关心着他们。

“你是宏显吧,我都八十七了,丰有都走了(当年生产队小组长的老伴)。”“会计也搬新房了,路都修好了,院子为啥没铺。”村长说:“铺院子需要很多水泥。”“水泥我来解决!”

村书记闻讯赶来了“是不是在商量会计家院子咋铺。”“哎,你猜的准得很。”

老干部、新干部一块商量怎么把老会计院子铺好,一块上山去看新修的路和蓄水池,现在全村都通上自来水了。

政府想得真周到,还配备了太阳能路灯。现在政策真好!迁新居政府都有补助。当年在这里播种收割的地方,比过去平了。

菜上齐,酒斟满。举杯畅饮之际,老会计先祝贺我又当选政协委员,细算起来,从第十届到第十四届政协我已干了五届委员了,使我在这二十多年里收获很大,结识了很多朋友。我感慨万分,举杯不由吟道:

四十五岁当委员 时间真快二十年

老黄今年六十六 年年都有新提案

感谢市委市政府 群众信任做贡献

为了铜川谋发展 建言献策当模范

政协给咱搭平台 捐资助学走在前

先后出资六十万 百名学生笑开颜

帮忙绝对不添乱 说话务实不表面

席间,我拿出500元钱给老会计,让他补身体。“不要了,你年年给,今年不要了。”老会计说。

欢聚鬓已斑,只是情如故。近50年了,又回到这个难忘难舍的地方。再留张影吧,明年我还要来看你!苍窑村——我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核心精准招商

本报讯(通讯员王勇)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深度融合,协调配套,加快产业建设,尽快闭合循环产业链”这个核心,依托美鑫铭帝等龙头企业,依托煤电铝及铝镁合金等链上龙头产业,创新实干,精准招商,走对路扎...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终生难忘的地方——苍窑 黄宏显)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