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依其作用原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枢神经抑制剂,也就是所谓起到减轻患者痛苦的药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鸦片、海洛因;另一类主要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比如说冰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枢神经抑制剂——鸦片、吗啡和海洛因。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类生物碱,其中百分之十为吗啡。我国科学家胥彬教授在1964年发表了研究,首次确立了吗啡的作用机理,这项研究也标志着我国神经科学走在了当年最前沿。
根据他的研究,吗啡会作用于脑内的特异部位,同时吗啡的镇痛效果具有特异性。接着外国科学家在其基础上确定了脑内的阿片受体,进而发现了脑内存在的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脑啡肽和内啡肽,确立了完整的吗啡镇痛机制。
具体来说,吗啡首先通过口服、注射或者更加刺激的肛门栓剂等方式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流过身体各个部位最后到达脑部。如前文所说,吗啡首先刺激阿片受体,在其影响下,影响神经传递的G蛋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结构变化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会让神经元之间传送痛觉的搬运工——递质的数目减少,从而阻止痛觉传递,达到镇痛的效果。
其实,在人体大脑内原本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名叫脑内吗啡,大脑的阿片受体本身可以合成一种叫做脑啡肽的化学物质。比如,当肌肉酸痛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合成一系列的脑啡肽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进行长跑等运动之后。
而吸毒这种获得吗啡的行为会使脑啡肽的分泌逐渐减少,最后不得不完全依靠外界物质(如海洛因等)来维持生理活动。一旦断绝来源,人就会出现抽搐等一系列戒断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海洛因则是鸦片加强版,单位重量的海洛因所含的吗啡类化合物为同质量鸦片的四倍。同时,海洛因的亲油属性使得其能够更加容易地穿过血脑屏障,转化成吗啡并直接作用于人体。因为注射海洛因的作用过于迅速,注射后休克致死的吸毒者也不在少数。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王子江)日本媒体昨日报道,东京奥组委正在研究将明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合并举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