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重要的一年。从今年开始,将陆续迎来15项冬奥会测试赛、5项冬残奥会测试赛,筹办工作进入实战化的攻坚阶段,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为此,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介绍了作为筹办工作基石之一的人力资源工作情况。
人才遴选“百里挑一” 冬奥组委筹办人员持续增长
闫成介绍,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步伐的加快,筹办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去年,是组委会筹办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的一年,新进工作人员231人。截至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共有705名筹办人员。
这一年从高校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中,选拔了42名优秀人才加入筹办队伍。精心组织开展社会招聘,去年计划招收51人,有5300多人报名,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人才遴选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闫成介绍,冬奥会人力资源涵盖受薪人员、短期帮助人员、志愿者、合同商等,还需要有大量的外围保障人员作为支撑,是一个比较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运行这个工程,就要有科学的计划作为依据,确保适量的各类人员应时到位,在满足办赛需要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面向全球广开渠道延揽人才 已选聘36名外国专家加盟
闫成介绍,冬奥会人力资源工作具有鲜明特点,这就是在短时间内大量集聚各类人才。未来两年时间,受薪人员数量将快速增长,增长量基本与筹办工作前四年的人员总数相当。同时,还要大量吸纳其他类别人员进入筹办队伍中。
闫成表示,相比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我国冬季运动基础相对薄弱,办赛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注重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统筹好国际国内两类人才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开发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筹办人员队伍。
一方面全面强化国内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面向全国开发人才,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平台,加快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与国内冰雪运动发达地区合作,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遴选国内技术官员,已经举办了22个培训班,累计培养2878人次。充分发挥举办城市的人才优势,在医疗、餐饮、住宿、安保、交通等领域,深化赛会服务人才培养,已经培训1700人次。
另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引进外籍人才。北京冬奥组委注重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奥委会的联系合作,逐步扩大北京冬奥会的“人才圈”。根据筹办工作需要,经相关国际组织推荐,已经选聘了36名外国专家,分布在组委会的10个部门工作。结合不同竞赛分项的办赛需要,细化了600多个外籍人才岗位需求,积极开发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参与场馆一线工作。
遴选中外人才加入首场测试赛 确保比赛“一炮打响”
闫成介绍,今年2月将在延庆赛区举办的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比赛,是北京冬奥会的首个测试赛,也是检验组委会办赛能力的一场“考试”,承载了一系列重要的测试任务。首场测试赛包含男子滑降、超级大回转等比赛项目,有3个训练日、2个比赛日。
谈及这项测试赛时,闫成表示,虽然这次赛事时间跨度不长,但筹办工作难度较大。高山滑雪这个项目也是国内专业人才最为缺乏的项目之一。北京冬奥组委在国内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条渠道开发人才,目前,已经遴选了386名高山滑雪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在医疗、餐饮、反兴奋剂等领域对赛会服务人才培训238人次。另外,针对国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需求,进一步畅通外籍人才引进通道,加快引进119名办赛人员,包括技术官员、滑雪医生、体育展示人员等。
闫成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同时还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展了首场测试赛志愿者定向招募工作,计划招收230人左右。已经培养的滑雪战队专业志愿者也将通过适当方式,参与赛会服务等工作。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发12月31日,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传来建设喜讯。随着最后一块屋面单元板块安装就位,国家速滑馆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