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杰
在书法艺术的木桶效应里,决定盛水量多少的那块木板,往往是“道”而不是“器”。“道”是袅绕在书家胸臆间的学养、气质、禀赋、情感、思想等,被技术法则吸释后演化为作品的气韵、风骨、神采、意境等无形却有形的存在,“器”是可以用毛笔表现出来的所有技术语汇。“道器并重”才是书法的本质。
一
书法需要回到文化的原乡。
中国书法生命精神根植于国学的深厚土壤。古人把书法作为“修齐治平”的日课,是做学问、养身心、助教化的滋补品,今人却把它作为一种竞技的工具。
书法的文化属性一端连着汉字魔方,一端连着经史子集,技术经验的僵化,掏空了作者的情怀与品位。我们寻求的是一种精神,遥接晋唐风韵,近起文载书道,如果创作者只是单纯会写字,而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气质个性、境界格调被单纯的技术性表现覆盖掉,最终就会导致当代书法的肤浅与庸常。书法的生成类似于一个人的成长:既有年轮的线性历程,又有智慧的立体躯干。书法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让人通过作品看得见主体的生命意识,同样有着人的精神与思想,那些熠熠闪烁着的五彩墨花,都在成长与成型的过程中一一展示开来。
二
孤独是艺术长盛的兴奋剂。书法家的孤独至少有四层含义:
一是指艺术主张的特立独行。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一个甘愿清寂的书家,应独自循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光束,穿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古典书法的丛林,趟过尚韵、尚法、尚意、尚质、尚朴的美学历程,力主雄强与柔美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开创碑与帖兼容的个性风貌,又在文史哲的高地对接圣哲先贤的正大气象,在平平仄仄的生涯里完成人生的培根铸魂。艺术立品,文化站位,哲思起航,在横平竖直的价值体系里,用书法的审美理想扎牢书家个体生命存在的形上之根。
二是指艺术风格的独树一帜。书法是离析主体性格情操的载体,如同海水可以分离出晶体的盐一样,从一条婉转委曲、优雅流畅的墨线里,分辨出哪些是你生命意绪的挥洒,哪些是神与物游的走心,哪些是谒见先贤的虔诚,哪些是书为心画的张扬。如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有迥异于他人艺术风格的精神风貌,坚守文人应有的精神标高。书法是写心的艺术,是人格精神的外化。
三是艺术思想上的独特见解。一个显见的现象是,书法作品格调“多高原少高峰”,艺术思想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多少获奖作者在当时还能看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姑且居于高原位置。过几年便退步到丘陵地带,再过几年,已然掉进了泥沙冲刷的沟壑不能自拔。当展览的“风暴”刮过,身处“风暴”中心的书法人往往视获奖作品为其技术模板,顶礼膜拜,依样画瓢,绝少有琢磨获奖作品背后的学养支撑与理论铺垫。学术思想对于个体生命在心理、生理方面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影响,贯彻其点画的文化内蕴使个体生命得以观照自然万物,宇宙哲理,最终观照自身。书法是一门学问,一味地耽于竞技只能走向它的反面。当然,“获奖”绝不意味着一劳永逸,“高峰”来自积淀,“冲刺”无法登顶。
四是生命体验的形影相吊。书法家的孤独里盛开着五光十色的墨花,只有与自己达到最完美的和谐时,才能体验到平常无法感受到的春天。一个书法家除了膜拜经典,还要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为了达到与话语中心相投契的目的而拒绝笔墨淋漓的自我,从长计议,这是一单赔本的交易。一个书法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而是精神世界的宽度、学问修养的广度和探求艺术的深度。
三
慢是生命境界的快速醒透。网络时代对书法的冲击,何止于电脑取代毛笔的徒手书写,更多的恐怕还是快节奏对慢生活的催逼。慢条斯理的点画间,抽绎出中国人玄思超脱的诗意向往;提按顿挫的笔法里,蕴含着几多人生的荣辱升沉;浓淡枯润的墨色隐射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奏;疏密开合的章法暗示人生的忙碌与散淡。欣赏书法无非是在与有形或无形的心灵对话,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总是在悠然自得的情境中,被无声的放大并且得到有意味的安抚。
书法家需要慢下来,慢下来才能体味到宁静,在古人的笔迹间听得到诵经的声音,笔在纸上运行时依稀听到蚕食桑叶的动静。书法家年轻时争得一份荣誉,一旦具备了相应的资格后,但将一份痴心归于淡泊。淡泊是一种舍弃,一种放下,一种醒透,总之是一种生命境界的修为。至少需要两种渠道:一是天性的自甘淡薄和自守枯寂;二是个人的自我修炼。如此艰苦卓绝一路走来,其中的奥妙也许就在咬定青山的坚持、铁砚磨穿的坚韧与青灯黄卷的坚守之中。从功利淡泊转向求知亢奋,缺乏艺术定力和对永恒的逼视,都无法臻于此境。
书法家的天职与使命在于,把“希声”的“大音”与“无形”的“大象”,不动神色地摄入笔墨线条,并随字义、字体、字形、字势的变化,演绎出儒、释、道合一,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参,音乐、绘画、自然相契,古人智慧与时代气象相融合的纸上交响乐。生硬的功夫要靠温软的学养去化合,“技进乎道”才不致成为一句口头禅。
书法家慢下来才能照亮自己的远方。“要文艺以人传,而不要人以文艺传。”说到底,技法是书法构件的形下要素,学养决定书法的形上神韵,人的修为是书法品第的根源,慢书写、冷省察、热思考、长相守——对当下书家而言,将是最现实最深长的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未来的奥运会可以由多个城市甚至国家(地区)联合举办,不一定非要提前七年确定举办地,新成立的委员会拥有推荐举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