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菡)飞扬的创意,迸发的激情,经过两天的角逐,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于6月2日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科技冬奥与智能生活”,由科技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主办。大赛设立了智慧创客和AI地球两个分项赛,经过激烈角逐,共120支队伍晋级参加全国总决赛。在两天的时间里,总决赛选手打破年龄、地域,重新分为40个大组,完成了冬奥会真实场景模拟及答辩、现学现赛等多项任务。
“尤其是现学现赛这个环节,特别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担任大赛裁判的耶鲁大学马征博士介绍,此次高中组的现学现赛题是人工智能学科中的经典问题,即设计一个程序让机器学会识别三角形、圆形等形状。
“大赛能让我们让将勾股定理这样抽象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更好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这应该是个良性循环吧。”参赛选手马智涵说。
事实上,除了学习和创新能力,大赛考察的更是随机应变、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第一届创·造大赛金奖团队成员、来自云南省安宁中学的创客达人董程森感慨,“我刚开始对大赛的混龄制非常头痛,感觉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一开始也确实比较混乱,但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想为团队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就给大家开个短会,充分肯定了队员的努力,也强调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经过协调后,团队的配合和默契有了显著提高。
“今天在现场看到的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足够用心。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苦思冥想、茅塞顿开、精心搭建。科学精神是什么?参赛选手们传达出的是不断质疑、精益求精,开放协作、大胆创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科技冬奥专家组组长范维澄说,通往科学真理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希望孩子们继续不懈钻研、持续探索的精神,一直专注、一直好奇,始终保有对科学的敬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巴黎5月31日电在31日的法网男单第三轮中,费德勒与纳达尔击败各自对手,第14次晋级该项赛事16强,创造了男子运动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