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横跨西伯利亚才是火车大旅行,其余的全都不足挂齿”——旅行作家埃里克·纽比的这句话,如果被一个本来就热衷于坐火车旅行的人看到了,那么可想而知,他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清单上列入这个目标。
来自上海的80后旅行作家齐栋,自认为是一个“火车信徒”,从小就酷爱坐火车,尤其是绿皮火车(他对动车是不感兴趣的)。
“我大概坐过100多趟绿皮火车……我乘6063次列车穿过观音山展线的雾霭,也坐6061次列车掠过北盘江大桥的钢架;我从4181次列车上收集了全世界的绿色,也将5282次列车的苍凉窃为己有……”只要一提到火车,这位酒量极好的大汉,口吻就变得温柔无比。
国内的绿皮火车越来越少了,他就跑去国外坐。东南亚的许多老旧火车他都坐过。但这一次,这本书,他只为这条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大旅行而写。
作者没有选择从北京出发的K3或K19次国际列车,“因为它不能完整地走完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
齐栋和同伴从海参崴,这座西伯利亚铁路名副其实的终点站开始,搭火车一路向西,来到贝加尔湖畔。“这是苏武牧羊的北海,也是霍去病追击匈奴的地方,在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的征途中,贝加尔湖就是星辰大海。”
翻阅这本书的感受,就是我对俄罗斯广袤土地的了解原来这样有限。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办过冬奥会的索契,竟然一时想不出更多的名字。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看到乌兰乌德、斯柳江卡、梅索瓦亚、伊尔库茨克这些城市的名字,也第一次得知:原来早在1904年,俄国人竟然还曾试图在冰封的贝加尔湖上铺设铁轨,大概对冰层的厚度太有信心了吧!
像破碎的冰面一样,贝加尔湖终结了俄国人那次天马行空的幻想:从贝加尔港驶出的第一趟军列,迅速沉入了贝加尔湖底,从此也尘封在历史之中。
作者在书中不仅写自己的旅途经历,也不时引用文学作品中有关于火车的各种描写——“搭火车是安全而缓慢的旅行。我把自己交给一辆驶向远方的列车,仿佛把自己的一辈子交给另一个人。脑海却更从容地,面对世界。”
这段话出自作家刘克襄《11元的铁道旅行》。我更爱的则是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那两句诗—— “世界上可有任何事物,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文/尼尼微)
新闻推荐
●4月23日,奥沙利文在比赛中。?新华社发克雷格·布劳摄新华社谢菲尔德4月23日电(记者王子江)世界斯诺克锦标赛23日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