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体育是所有影视类题材中最燃、最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题材,却始终“难产”,到底难在哪?
技术难
一方面是技术难,拍摄体育电影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更高。同时体育竞技类电影需要记录运动过程,对技术有着很高要求。比如,对于《夺金》团队来说,乒乓球表现空间狭窄,又要写实,想要拍得出彩非常考验技术。对此,剧组反复设计,光是一场乒乓球比赛拍摄时长就多达20多个小时,给后期制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剧本难
不少电影人都曾表示,拍摄体育类影片,最难的还是剧本。
陈可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女排》的剧本弄了两年时间,挑了很多的细节,一直在筛选,如果全用上可以拍五部电影。为此,陈可辛飞到世界各地看中国女排的比赛,珍惜每一个在现场感受浓厚体育氛围的机会。
拍摄《李娜》也是一样,2018年的温布尔登球场,陈可辛和吴君如结伴而来,为时隔4年重返赛场的李娜加油,也更是为筹备了4年的电影采风,“为电影取取经,希望得到场内外很多细节,能拍得更真实些,不要让网球迷觉得不专业”。
此外,在故事上,观众能否接受也是重要因素。
曾几何时,多数人对体育电影的理解仅局限于竞技场上的较量,疏于展现运动员的真实生活。
如今,体育电影在故事方面也有更为多元的层面,夺金不再是体育电影的唯一主题。
选角难
相比其他类型的影片,专业性更高的体育竞技类影片选角困难重重。
“现在,个子高的演员其实不多,我们找了一批演员,做过很多排球训练,后来觉得效果不好。”陈可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女排》应该还是会更倾向于找专业运动员出演。
在《夺金》制片人刘军看来,体育题材一直是国产影视作品的软肋,需要演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甚至要达到或接近专业运动员的水准。
为了让《夺金》演员的演出足够专业,所有演员在开机前先到北京体育大学和专业的运动员们一起同吃同住,封闭训练了3个月,平均每天要练8个小时的球,还邀请了中国乒乓名宿许绍发作为技术总顾问、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成员王俊作为乒乓球的技术指导。王俊入组后,按照剧本的要求设计剧中的每场乒乓球比赛,并根据剧本为不同演员制定针对性训练。
而有着“魔鬼导演”之称的林超贤,在拍摄《破风》时会给每名演员规定每天要骑多少公里,爬多少山,完成多少健身指标,甚至要求骑上山顶后拍照为证。拍摄《激战》时,演员不仅被要求练出魔鬼身材,也将自己训练成了拳击专业高手。
林超贤直言,时间成本对于正当红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同样的时间,他可以拍3至4部其他类型片。抛开时间因素,运动电影对演员的伤害同样令不少演员望而却步。
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现中国女排领军人物朱婷日前接受了国际排联的专访。在专访中,朱婷谈到了教练郎平对她的巨大影响,透露了今年世界排球联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