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球新闻 中国足球新闻
地方网 > 体育 > 足球新闻 > 国际足球新闻 > 正文

C罗乔丹科比 他们连“杀人眼神”都是天赋异禀

来源:肆客足球创始人 2018-07-29 16:49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因为纳什的一篇文章,C罗和乔丹究竟有多像,成了全球体育圈共同的话题。

但其实,如何区分顶级运动员,只看一样东西就够了——眼神。眼神里的信息,不会骗人。

C罗、乔丹、科比和小威,恰恰都是一类人。

“杀人的眼神”

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一个经典瞬间,C罗罚进任意球,上演帽子戏法,葡萄牙3比3绝平西班牙。

“他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眼神极度聚焦”等词汇来形容C罗的那一瞬间,几乎是所有体育报道里,司空见惯的描述。顶尖高手在立决生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出神”的瞬间,因为“出神”,所以出神入化。

只是,这样看似客观、其实非常主观化的描述,仍然是对体育竞技一种混沌的形容。

我们并不知道,C罗在罚点球之前那一瞬间,心神到底是如何“出神”的。我们只能观察到,他异乎寻常的眼神。

最顶尖的体育竞技世界里,有着“眼神杀人”之说。乔丹高飞在天的时候,不论是前期和“微笑刺客”们搏斗,还是中后期应对“邮差”马龙,眼神都是能杀人的。科比灵动无比的时候,杀人眼神时不时浮现。

还有舍普琴科,他的诡异眼神,出现在两次欧冠决赛点球大战中。

2003年在老特拉福德,AC米兰对阵尤文图斯,舍瓦最后主罚点球时,高度聚焦的眼神,给人坚定的感觉。后来他回忆,罚点球前,想到了乌克兰恩师洛巴洛夫斯基。

2005年在伊斯坦布尔,AC米兰对阵利物浦,舍瓦在点球大战中,眼神依旧如昨,但结合整体肢体动作,却显得茫然慌乱。

这个点球果然没有罚进。

还有邓亚萍。资深一点的乒乓球观众,都知道这位曾经的女乒国手,在大赛中眼神是多么的凶悍。她并不是所向无敌,但在她的时代,邓亚萍绝对是最难战胜的乒乓球选手。

不知道多少次在女乒世界大赛里,我们听到观众对邓亚萍眼神的描述:“她这眼光就能杀掉对手……”

网球领域界里,最知道如何在极端逆境里获胜的人,首推小威廉姆斯。她职业生涯中出现过太多次,在山穷水尽、几乎不可能绝境里,超级大翻盘。

每到比赛最艰苦、压力最大的时候,总能看到那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双眼有神、紧盯对手的小威。

“静眼”是什么?

这些能“杀人的眼神”,是许多顶尖运动员在身处极度竞争环境中,最大竞争力迸发的一种表象。

在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环境里,这种眼神更被发现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竞技心理学现象,这在许多杰出的运动个体身上都能看到。

目前给这种现象暂时的定义,是“静眼”(quiet eye)——安静的眼神。

许多心理学家与神经学家,通过大量调查发现,类似C罗、科比和小威这样的顶尖职业运动员, 基本上都具备一些共通的心理机制,"静眼"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现象之一。

客观地描述,根据BBC《未来》栏目的介绍,“静眼”指的是一种增强的视觉感知,能让运动员在进入下一步动作前,排除掉各种周边环境、自身情绪乃至自身肌体上的干扰。

关于“静眼”最特殊的发现是,调查者认为,这种视觉现象,在运动员经审核肢体都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显得尤为重要——“静眼”能防止运动员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失常发挥,也就是平常因为中所说的choking(这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

不光避免失常发挥,还能能帮助运动员们进入一种神秘的“意识流”状态(flow, 心理学上所指的,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猎豹的眼神中透着凌厉。

倘若这种对“静眼”的定义准确,回到此前几个案例,那么,舍甫琴科在2003年的老特拉福德,就进入了“静眼”状态,排除掉所有干扰,点球中鹄。

而到了2005年的伊斯坦布尔,舍甫琴科就没能调动起他的“静眼”状态,否则,一个像他这样的世界顶尖射手,不应该被门线上跳着面条舞的杜德克扑出点球。

马景涛其实内心也在“咆哮”。

倘若”静眼“真的如此神奇,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状态,更是一种心理学特殊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仅值得所有运动员关注,对于外科医生、对于娱乐明星、对于学生、对于所有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在各种压力环境下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人,都会无比重要。

有说法显示,美国军方对这种心理现象也很感兴趣。和职业竞技相比,战场上的生死压力,肯定更加巨大。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瓦因教授,就是这一现象的研究者。他用学术性语言来描述:“运动系统接受视觉信息时,有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而一些特殊专家们,总能找到一种好办法,来优化这个窗口期,并使之持续时间更长,这利于他们做到动作精准无误。”

瓦因所说的“特殊专家”,就是C罗、乔丹、科比、邓亚萍、小威,以及半个舍甫琴科……

运动心理“新大陆”

说到“静眼”这个概念,不得不提一位名叫乔安·维克斯的人体运动学家。她是发现这种心理现象的第一人。而且这项发现,和维克斯的个人经历有关。

作为一名体育科学专业的学生,维克斯自己酷爱运动,所以,她对各种人类运动天赋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兴趣。这种兴趣从个人爱好,结合到她的专业研究和学识后,产生了巨大变化。

维克斯是一名篮球好手,但她的水平发挥起伏不定。她在大学篮球队期间,曾在一场比赛上半场独砍27分,这是明星级别的表现了。她还曾代表大学排球队中,取得过惊人的连胜纪录。

只是这两次爆发性的表现,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因为奇迹往往就是一次性的——她身上的魔力,在比赛之后第二天就消失了。

为什么?维克斯不断地追问自己。““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问题一直在我心头萦绕。从身体状况来看,我并没有什么改变。”这是她对自己的追问。这个疑问,在她脑海中长期漂浮着。

因为这个疑问不容易消失——作为运动科学研究者,维克斯每天都能看到太多顶级运动员,日复一日地奇迹表现。

他们如何能不断重复做到的?

维克斯当时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这个疑问课题的研究上,维克斯提出了一个学术性假设:优秀运动员能稳定高水平发挥,其中存在相关“秘密”,而这“秘密”,就隐藏在优秀运动员对外界的视觉处理方式上。

维克斯的研究方式,非常吻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论。她用了各种手段,去验证这个假设。

高尔夫名将麦克罗伊。

维克斯曾经在高尔夫球里做实验:她给一群职业高尔夫球手,佩戴上一种视觉监控装备,在球手击球时,这种装备能精确监控他们的眼球运动。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有趣的关联:

莱克西·汤普森闭眼推杆。

水平越高的球员(以其平均杆数来衡量),在击球前和击球那一瞬间,对球的注视时间会更长、眼神也更加沉稳。相比之下,新手的注意力,往往会转移到场内的其他区域,每次凝视球的时间,也相对更短。

“盯着球”,不就是要求你全神贯注的意思。这种朴素的说法,其实有着非常不朴素的意义。这是维克斯的发现,因为她陡然意识到,这句俗语背后蕴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衡量运动是否成功的客观指标,与“静眼”凝视的精准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在运动科学界,本来就有过另一种假设:所谓专业水平,意味着能在更短时间、更紧迫环境里,以更快的心理处理速度,来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

但维克斯的发现,则恰恰相反——“静眼”显示的,是运动高手在那关键瞬间,反倒会放慢自己思考速度,心理上处于更平静的状态。

现在的维克斯,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学任教。对于定义“静眼”这个概念,现在的维克斯教授说:“我想我发现了前人从未有过发现,这感觉就像哥伦比亚发现了新大陆。”

詹姆斯的“死亡凝视”。

“静眼”无所不在

维克斯的发现,虽然细微,但是在运动科学研究领域,却有着振聋发聩之效。因为“凝神注视”,几乎在每一场体育竞赛里都会发生,然而,我们往往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以至于习以为常,最终熟视无睹。

谁都没有想到,这种“凝神注视”背后,其实有着心理学道理。

更重要的是,这种“凝神”和“静眼”,也许是具备可学习可推广可能性的。

从维克斯的高尔夫球研究发现开始,之后运动科学研究者,进入到其他项目领域,涉及到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冰球、射箭、台球等运动项目,这当中有个人运动项目,也有团队合作为主的集体项目。

大家都在寻找更多“静眼”案例,结果在每一个运动项目中,都找到了充分的案例。

“藏獒”张继科。

调查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的竞技环境、所有的竞技者,都具备“静眼”可能。运动员注视的具体位置和场景环境,往往由其所面临的挑战压力相关。

足球当然是最扣人心弦的点球,就如C罗和舍甫琴科的案例。篮球,则是在罚球的时刻,“静眼”聚焦的目光,会是集中在篮筐的前沿。冰球是球类项目中,球体运行速度最快者,“静眼”发生的场景,通常是冰球守门员,在防守时,聚焦对手击球出手的那一瞬间。

所以,不论哪种运动,都会有高手在生死立判时刻,极其专注的凝神“静眼”状态。

根据研究者的时间测试,这些高手凝视的平均时间,比普通选手要长出62%。

静眼”的存在,一方面,是高手和普通选手之间心理能力的一种差别,另一方面,静眼状态的进入,以及持续时间,并不是所有高手都能保持小威那样一贯的统一,不少高手的“静眼”状态,本身也是有起伏的,所以,即便是高手,在大赛中也会有发挥失常、choking的状况。

这能是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来反证“静眼”的特殊性。

小眼睛,也能“静眼”。

对绝大部分运动员来说,“静眼”只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状态,或者是自己常年专业训练,无意识中形成的一种状态。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眼球运动,来决定自己运动意识的集中。

因此,“静眼”普遍存在,却不是在所有的高手当中都存在。

于是,关键挑战来了:“静眼”能否通过主动练习形成?

“静眼”可以练成

答案是肯定的。

“静眼”的发现者维克斯,就是最早的“静眼”修炼实验者。

维克斯在加拿大教学期间,挑选过一支大学篮球队,为整支球队的所有队员,都装上了眼球活动状况的追踪装备,并且不同通过各种眼神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心理暗示训练,来不断加强球员们在罚球时,对自己眼球凝视状况的主观意识。

《灌篮高手》湘北高中篮球队,注意他们的眼神。

这个实验的结果相当不错:这支主动练习“静眼”的球队,在之后赛季里成绩明显提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支球队在训练“静眼”两年之后,平均罚球命中率接近80%,在大学篮坛,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因为在维克斯介入之前,这支球队平均罚球命中率,只是60%出头。

即便如此,要认为“静眼”的练习,就是运动科学尤其竞训手段中的一大创举,还言之过早。

临床心理学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许多新的方法推出后,初期效果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效用就会逐渐萎缩,这和人性以及各种习惯的根深蒂固相关。

维克斯,以及美国好几所高校的运动科学专家,从篮球到排球,以及许多其他项目中进行尝试,他们发现收效最为突出的,是射击、跳水和举重,练习之后成绩提升要更快。

杜丽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十米步枪决赛中。

这三项都是个人运动项目,都属于要在一瞬间完成技术动作,并没有太多直接对抗和团队配合的要求。这种一射一举一跳,立决生死的项目,对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对“静眼”效能的放大,有着很强的需求。

因此,2017年的《欧洲体育科学杂志》,用了一整期的篇幅,来探讨“静眼”。从这种运动心理现象的原理背景,到具体适用、各种训练方法,都有着深入探讨。

但是,哪怕是有着“杀人目光”的C罗、小威和邓亚萍,也不是每次进入绝境,都能用“静眼”来“杀人”。

“静眼”也会与身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同步,“静眼”状态下,运动员的心跳心率都可能暂时下降,让他们肌体更加松弛,四肢运动变得更加流畅。

所以,“静眼”很可能是短期内帮助运动员区隔掉部分心理压力,排除部分外界干扰,来实现身心和谐平衡。但这仍然只是瞬间状态——你在那一刹那间,变成了绝世高手,可这也只是短期加速的结果,当这种状态消失,很可能一切归于平淡。

C罗在皇马完成五年四欧冠的伟业。

C罗能成为C罗,绝不仅仅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能集中精力的“静眼”,就像邓亚萍横扫乒坛时,她的全面技术和心理优势,已经足够碾压所有对手。

运动科学上,心理和生理,从来都不应该割裂分析,一切相辅相成。对于中国体育,“静眼”的竞技研究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窗口机会,一个让我们能更深入认识自我的机会。

新闻推荐

C罗将为逃税案挨罚1900万欧元

晨报讯西班牙《马卡报》等媒体当地时间26日报道称,西班牙财政部已经同意了葡萄牙足球巨星克·罗纳尔多(C罗)与当地检方达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C罗乔丹科比 他们连“杀人眼神”都是天赋异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