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欢青
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背诵能力尤其差。说是某一天晚上,14岁的曾国藩摇头晃脑背着一篇古文,家里进了个小偷,躲在房梁上。小偷想等到曾国藩背完文章好下来“作案”,怎奈小曾同学翻来复去,死活也背不会。等到晨曦将至,小偷再也受不了,跳下房梁,劈手把曾国藩手里的书夺了过来,然后“啪”的一下摔在桌上,“瞧你笨得那样!你说这破文章有什么难背的!”然后一口气把文章背完,扬长而去。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小时候况且如此,我们普通人面对背诵古文、古诗词的“痛苦”自然可想而知。但是,背诵古诗词的高手还真不在少数,比如郑才千,这位全球首位20岁之前获得世界脑力锦标赛最高荣誉“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选手,仅用200多分钟就将《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这位经历传奇的全才学神,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期间连续四年学分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此外,他还是《一站到底》站神、《芝麻开门》门神、《最强大脑》第一季最难项目——“魔方墙找茬”挑战者,在《最强大脑》国际挑战赛中带领中国队取得胜利,是唯一一位同时通关这三大脑力节目的金满贯选手。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强大脑郑才千的诗文记忆秘笈》一书中,郑才千将自己总结的记忆法倾囊而授,还列举了大量学生们需要背诵的诗词古文,详细阐释了每一首诗词、每一篇古文的具体理解和记忆方法。
那么,古诗词背诵的秘笈究竟何在?无师自通的记忆法是“身临其境”:让自己充分想象诗词中的具体场景,让自己融入其中。比如背诵《琵琶行》,郑才千让自己完全进入《琵琶行》的世界之中,完整经历一遍“剧情”……然后,奇迹发生了,“我居然读完一遍就背下来了!而且不仅可以正着背,还可以倒着背,整首诗就像电影一样可以在我脑海中随意播放!”
“身临其境”需要强大的想象能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运用各种小技巧,比如“就地取材”将诗句想象成自己熟悉的画面,比如用充满色彩和动感的画面来连接诗句,比如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来对记忆产生多重刺激。
如果说“身临其境”比较常见,那么郑才千通过自己短时间内背《唐诗三百首》总结出的记忆法,则独具特色,在这个记忆的“郑公式”中,按照要求填满公式,就能出结果。“郑公式”的第一步,是选择引导词,这一步方法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整体化、简化处理图形的倾向,当一个不完整的图形出现时,我们会自动将其补全,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常见的图形。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三角形,但三角形的边上有一个缺口时,你仍会倾向于将它识别为一个三角形。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有基础的记忆能力,一般来说,我们都可以通过几个词、几个字就回忆出整个一句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几个可以引导我们回忆出整体内容的词。比如“床前明月光”,可以选择“床”和“月”作为引导词。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人找的引导词可能不一样。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找对了引导词呢?很简单,你可以把引导词写在一张纸上,如果看着这些词就可以完整回忆出整个内容,就没有问题。如果不行,就说明还需要调整。
在选择完引导词后,“郑公式”还需要“编码”“联系”“回忆并解码”“对照修正”等几步方可完成记忆。“编码”是根据我们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把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把抽象的转化为形象的。“联系”就是把材料转化为编码之后,用诗意联想法和路线法等给它们建立前后联系。“回忆并解码”是回忆刚才输入大脑的一系列信息,把回忆的信息还原成诗歌原文。“对照修正”则是针对一些内容较难的诗歌内容而言,在出现回忆的结果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时,就需要对照原文及时修正。
“郑公式”当然不是孤立的,还需要配合画图法和思维导图法。不管怎么说,在面对背诵古诗词的暑假作业时,记忆秘笈值得一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无锡7月26日电(记者王恒志眭黎曦)世界跆拳道(无锡)中心26日在江苏无锡太湖新城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将引入世跆联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