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他杀,曾盛极一时的传控足球已躺在俄罗斯世界杯的绿茵场上,没了一丝呼吸。截至目前,奉行传控至上的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全部出局。场均控球率超过65%的西班牙、德国、阿根廷都跌倒在八强之外,德阿两队更是小组赛就磕磕绊绊,运气略好的巴西队也没能逃过无缘四强的厄运。
是谁杀死了华丽优雅的传控打法?
绿茵场上的“斗牛士”西班牙队用线路清晰的精准传球撕扯防守,让防守球员一次次扑空,抓住对手的每个破绽传出纵向威胁球,不断向对方球门施压,直至破门杀死比赛。但在俄罗斯的绿茵场上,“斗牛士们”却丢了灵活的舞步。在缺少个人犀利突破、小范围传切配合、灵光一现的直塞的情况下,除了挥舞控球斗篷耗费彼此体力外,西班牙队并不能给对手带来太多杀伤。
在对阵俄罗斯队的比赛中,西班牙队控球率为75%,并创下超过1000次的单场传球纪录,但最终获胜的却是在场面上并不占优的俄罗斯队。究其原因,就是西班牙的传控没了进取心。手握1:0的领先后,他们的传控节奏平缓,缺少变化,丢球后也很难迅速形成包围圈反抢,更多时候是依靠皮克、拉莫斯等人的防守站位来限制对手反击。
同样是丢了东西,德国队丢掉的是传控与冲吊的结合。上届世界杯上,德国队既有较高控球率,又有快速攻防转换;既有流畅的地面传切,又有冲击力很强的高空冲吊,最终以绝对优势折桂。但在俄罗斯的绿茵场上,德国人却迷失了自我。曾有德国媒体批评勒夫,称他是照搬拜仁慕尼黑队的打法,选用了过多的拜仁球员,没能看清“自2016年以来,以传控为主的球队大多过早出局”的趋势。就德国队的表现来看,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缺乏进取心和攻击性的传控不仅伤不到对手,反而会消磨球队的意志,抑制球员的创造力,使传控失去向前的动力,最终迷失在毫无目的的倒脚中。
客观而言,无论是传控还是防反,亦或是将控球与反击结合起来,都只是战术选择,都建立在教练对足球的理解、球队一贯的风格和球员的个人能力上。
谁杀死了传控足球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引领新一轮的战术风潮。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俄罗斯世界杯1/4决赛中,仅存的两支南美球队巴西队和乌拉圭队遭到淘汰。这意味着自2006年以来,世界杯四强首次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