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新概念随着技术突破纷纷出现,人们对出行方式有了新的期待。展望未来,新的交通工具发展路径为何?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在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未来的交通”分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就这些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描绘未来交通的图景。
轨道交通将会有新变化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在参加“未来的交通”分论坛时表示,未来3~5年中国的轨道交通会出现如下新变化:第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车会推出从技术设计到管理完全智能的智慧列车;第二,2020年,中车会推出可变轨的400公里高铁,以适应跨境运输的需求。这样列车运行到了不同地区(例如俄罗斯或者东南亚)就无需换轨。第三,2020年中车会下线600公里的磁悬浮车。第四,2020年,碳纤维等新材料将被运用于高铁和地铁的车厢里。
功能型汽车正向智能型转变
“一个重六七十公斤的人,出行用一个一吨的载体,肯定是不行的。”在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张跃看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一个关键点就是轻量化。对此应推进新材料的应用,降低交通工具重量。在交通工具减重的同时,其能耗也会减少。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用手机做了一个比喻,就如同功能型手机逐渐被智能型手机取代一样,“功能型”汽车也正在向“智能型”汽车转变。而数据是智能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如何把它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是新一代智能汽车制造重要的核心点。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厂商的观念也需要有所变化,要做的不只是制造和销售,更需要运营,“从销售公司转向运营公司”,比单纯的汽车生产者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包括数据的生产和服务等。
畅想未来:汽车不再是“汽车”
提到未来的汽车,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晖干脆“抛弃”了汽车这个词,他说,汽车将来不再是“汽车”,而是“移动空间”,强调的是连接、体验、效率,包括乘员与移动空间的交流、移动空间和技术设施的连接,移动空间和所有社会其他因素的连接等。
“效率”这一关键词同样被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关注,他认为,目前人们对效率的要求,对时间的管理不同于过往。未来的交通工具要舒适,“在车上可以办公,可以购物,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高效是牵引我们向前走的主要推手。”刘化龙又补充道,“当然要在安全的基础上。”
直面现实:驾驶安全仍存忧虑
刘化龙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不难理解。近一段时间,多起由无人驾驶汽车引发的事故,令人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产生担忧。BlackBerry董事局行政主席、首席执行官程守宗也认为,安全是发展未来交通的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但沈晖仍然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只是目前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沈晖认为,目前技术发展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技术如何应用到产品上。他把汽车称为一个“复杂的智能硬件”,很多软件都可以很容易地在手机、电脑上使用,“但进入汽车,能不能实现普及,仍有个巨大的问号”。
何小鹏则把目光放到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上,他认为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做集成的多,真正做底层开发的少”,比如为了生产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重新设计电子器件和整个计算系统,何小鹏提出,想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就要重视这些底层技术研发问题。
据新华社等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4月9日,2018约旦女足亚洲杯,A组次轮较量,中国队3比0战胜菲律宾队,夺取2连胜,距锁定小组前两名近在咫尺。此番一役,李影梅开二度,马君攻入世界波我,吴海燕染红被罚下。中国队此役过后勇夺2连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