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等老将对羽联新政多有不满。视觉中国 供图
去年至今,国际羽联推出或酝酿了一系列关于比赛的新规。然而,在酝酿和试行过程中,这些新政已经遭到不少运动员、球迷,甚至办赛方的质疑和反对。近日,英联邦运动会开幕之际,办赛方宣布,在运动会期间不使用羽联1.15米新发球规则,再次引发了关于羽联新政能否推行下去的热议。
新政频频出台
去年底,羽联对外公布了全新的巡回赛赛制。按照新赛制,从本赛季开始,放弃超级赛赛制,增加巡回赛赛事的数量,全年共多达20余站赛事。这些赛事共分为6个级别,其中世锦赛、汤尤杯等属于第一级别;国际巡回赛分为第二级别至第六级别。由于这些巡回赛关系到球员的世界排名和大赛的参赛资格,羽联要求所有球员必须参加,否则将对其处罚。
另一项新政就是发球限高。羽联规定发球限高标准为1.15米,今年的德国公开赛已经付诸实施。羽联称,限高新政是为了更加规范裁判对比赛的判罚。此前,羽联的发球标准是运动员不能过腰,但这个标准让裁判颇感为难。因为运动员的身高不同,过腰与否完全靠裁判观察,由此可能导致裁判偶尔对运动员的误判,所以羽联才决定将其标准化。
如果以上新政尚属小修小补,那么更改局分制无疑是大动作。近期,羽联表态或将在今年5月汤尤杯期间放弃实行多年的3局21分制,改成5局11分制。目前的3局21分制下,比赛时间较为漫长,使得比赛经常要打到深夜甚至凌晨,影响了商业推广。
羽联称,5局11分制下每局的时间大大缩短,比赛节奏更快。同时,局间休息更频繁,可以吸引更多广告,提高羽毛球比赛的市场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各方质疑新政
羽联的新政主观上固然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赛事水平的提升,然而新政一经推出就广受运动员乃至球迷的质疑。
按照新赛制体系,羽联对顶尖职业选手的约束力有所加强,他们必须参加各站赛事,这无疑增加了赛事的精彩程度。然而,对于年纪较大的球员来说,参加更多赛事将大大消耗他们的体力,甚至加重伤病。
对此,林丹、李宗伟等多位老将并不认可这项新规,称自己没有精力应付如此之多的赛事。丹麦名将安赛龙也称,如果一位球员一年参加20余项赛事,会身心俱疲,也会增添更多伤病。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将为了把体力留给更重要的赛事,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公开赛“应付了事”,在比赛中上演“一轮游”。
发球限高标准化之后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个子高的运动员发球难度急剧上升。目前丹麦名将阿萨尔森身高是1.95米,发球限高1.15米对他来讲就比较难受。同时,对于所有运动员来说,每次发球前都得琢磨一下1.15米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赛节奏也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对此,一些球员上传视频恶搞这项新政。
争议最大的当属新局分制。一些球迷认为,11分制下羽毛球比赛显得没有大局感,会使比赛精彩程度削弱。同时,慢热型球员将面临很大压力,他们也许还没找到状态就极有可能被对手击败。另一些球迷却表示,这项新规将大大增加比赛的偶然性,对于体能下降的老将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或将有所调整
此次英联邦运动会上,办赛方直接对羽联的发球新政说“不”再次将新政推到了风口浪尖。对此,羽联作出了让步。
一项新规仅仅执行一两个月就被叫停,凸显了新政的尴尬。有分析认为,几个月以来,面对各方对新政的种种不满,羽联不可能充耳不闻,或许会重新考虑新政的推行。
国际羽联主席拉尔森日前表示,收到关于新政的反馈令他们有挫败感,对羽联而言,更重要的是收到详细的反馈和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同时,拉尔森还表示,羽联一定会听取球员们的意见,不排除对发球高度限制等新规加以调整。
对于新局分制,羽联一直比较慎重。从去年底开始酝酿以来,至今也没有正式施行。有专家认为,面对新政推行以来的各方诟病,短期内新局分制或许不太可能推行。
新闻推荐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综合: 林丹与石宇奇会师男单决赛 陈雨菲女单出局
3月17日,林丹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伯明翰3月17日电(记者王子江)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17日结束了五个项目半决赛的争夺,林丹和石宇奇击败各自对手闯入男单决赛,为中国队提前锁定冠军。女单比...